從高考看昆明教育創新:被開啟的人生路

今年,從雲南省高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來看,文科一本線達到575分、二本線達到505分。這一分數線相比去年有所提高,甚至二本分數線與部分省份一本分數線齊平。
分數線為什麼會那麼高?這得益於雲南省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近年來,昆明市對教育相對薄弱的縣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讓更多學子能夠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家在金沙江畔祿勸縣則黑鄉法期村的夏威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夏威被北京大學護理學專業錄取,成為鄉裡第一個考入北大的學子。
陪伴教育育人才
夏威家距離祿勸縣城有4個多小時的車程,為了更好地生活,他的父母很早就到祿勸縣城裡打工。這個默默無名的少年,因為考上北京大學成了村裡的名人。
3年前,夏威考入祿勸縣第一中學時,中考成績542分,並不算拔尖。初入高中,他隻敢期望自己能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985、211院校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夏威非常意外地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班主任楊文權看到這孩子身上的潛力,對他說:“你把大學目標定得再高一點,向一本院校沖刺。”得到老師的鼓勵后,夏威學習更刻苦了,目標也更加明確。
在祿勸縣第一中學,從7時20分的早自習到晚上最后一名學生離開教室,學校教師都會守候在學生身邊。老師們的陪伴教育不僅溫暖了莘莘學子的心,也成為成績提升的助推器。英語教師冷啟慧發現夏威書寫不規范,擔心他在考試時失分,於是每天都督促他抽出時間來練字。
夏威說:“不管何時何地,我隻要有困惑,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中的,都能得到老師的幫助。我能考上北大,離不開老師們的無私付出。”
除了陪伴教育外,祿勸縣教育體育局還讓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教師流動起來,打破學校與學校、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壁壘,合理調配教師資源,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培優輔差。
祿勸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偉認為,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才能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不可能變成可能。
師生同考出真經
讓嵩明縣第四中學高三學生馮瓊瑤特別自豪的是,在上學期的政治期末考試中,她考贏了校長。
從2021年開始,嵩明縣教育體育局要求高三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省、市統測以及期中、期末考試,以促進一線教師加強對教學、教材的研究。上學期的政治學科期末考試,馮瓊瑤考了85分,校長周雲東考了82分。
通過考試,周雲東從試卷中發現了自己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他認為:“啟用新課程新教材后,政治試卷的題型變化很大,如果再用以前的固有思維和解題思路來教導學生,顯然是行不通的。教師也需要提升自我、與時俱進。”
師生同考只是嵩明縣教育改革的創新舉措之一。除了從人力資源配置、目標責任體系建立、評價激勵等方面持續推進,嵩明縣教育改革的觸角還延伸至教育信息化板塊。通過對日常教學和測試的大數據分析,嵩明四中高三年級組長陳曉英發現學生的學科水平發展不均衡,數學、英語學科較弱。學校領導班子開會商討,決定引入電子學習平台,除了對學生學情有了更直觀的分析外,每次考試后,平台都會自動生成錯題本。
學生楊佳欣說:“錯題本裡不僅有原題解釋,還有舉一反三的題目,對我學習幫助特別大,讓我的數學成績有了提升。”簡單的一個錯題本,映射出嵩明縣教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中考成績431分的楊佳欣,今年的高考成績為584分,成功超過一本線。
學生章晨鑫中考成績459分、高考成績612分,李筠昕中考成績480分、高考成績607分,李曉蕾中考成績494分、高考成績615分……越來越多的學生像楊佳欣一樣,受益於教育綜合改革,實現了“低進高出”。
內引外聯見實效
進入高三以后,昆明市第三中學東川學校高三學生楊夢如准備在最后一年發奮努力,沖刺向往的高校——上海大學。
根據楊夢如目前的統測成績,她想要拿到上海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總分還要提高100分左右。
高考成績要提高100分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原本隻能上專科院校的學生有可能被一本院校錄取。昆三中教師對東川學校的長期教育幫扶,給楊夢如帶來了希望。
陌生的數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小妙招,讓楊夢如做數列應用題的速度提升了5分鐘,正確率也從以前的30%提高到80%。她有信心用一年的時間,把數學成績從90分左右提升到115分上下,再加上對其他學科的發力,她相信明年6月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昆三中東川學校絕大部分學生來自東川區各鄉鎮。今年9月,學校即將遷入新址。校長高俊說:“有了新的硬件設施,還有昆三中一直以來的幫扶、指導、引領,相信能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隨著教育質量的提升,昆三中東川學校已經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我們的三中”。東川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周影說,通過引入昆三中等優質教育資源,激發教育活力,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和家長對“家門口好學校”的需求。
教育改革與幫扶仍在繼續。幾天前,東川區第一中學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新校長李英給高一新生家長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是上海市重點高中宜川中學的黨總支書記、副校長,這次我們從上海來到東川,是中組部牽頭、聯合八部委開展的鄉村振興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項目,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深感使命光榮。本次幫扶的主要任務,一是提高辦學質量,二是培養干部教師隊伍。”
連同李英一起,此次共有141名上海市優秀人才來到雲南,對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進行教育幫扶,東川區就是其中之一。同時,雲南省也選派出217名優秀教師,與上海市優秀教育人才一道,對祿勸縣第一中學、尋甸縣第一中學等學校開展教育幫扶,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教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讓更多學子能擁抱新的人生。(蔡曉磊 楊艷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