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利器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是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黨員干部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法寶,看清自己、糾正自己,清除體內各種“病菌”“病毒”,讓自己身體強健,百毒不侵。除了在黨內政治生活會以外,批評還伴隨在日常的工作中,時刻矯正工作步伐,但值得注意的是,批評的目的是激勵,而不是批評本身,更不是打擊。
謹防為批評而批評的官僚式批評。在現實生活中,部分領導干部喜歡隔三岔五的開批評會議,隻談工作沒干好卻不指出哪裡沒干好,也不說應該怎麼干,在會上一通批評而不指正,讓人隻知道自己做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從何處下手去整改,讓人不禁開始質疑這樣的批評是不是“耍官威”“擺架子”“找存在感”,在后續的工作中更加如履薄冰、放不開手腳,影響工作效率和積極性,不但沒能解決矛盾,反而制造矛盾,得不償失。
學會為改變而批評的實用型批評。雖然各級黨組織都要求嚴格執行民主生活會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銳利武器,防止以工作建議代替批評意見,但無論是組織生活會之內還是組織生活會之外,批評都應該服務於解決問題、提升本領、優化方法,在“紅臉出汗”的同時提出指導性意見,建議和要求也應全盤托出,讓人在直觀地認識到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的情況下知道要改變什麼,怎樣改變,怎樣提升,才能讓“臉沒白紅、汗沒白出”。
巧用“撥雲見日”式高效表達批評。批評其實是件難事,要想起到積極效果,就要考慮批評的對象是否能夠接受,怎樣措辭才能直觀又不傷害雙方感情,批評中所說的改善意見對方是否具備條件,在現有條件下可行性高不高,考慮完這些,再選好恰當的時機,對對方提出批評意見,在提出批評意見后還要注重批評對象的反饋,隻有真正深度交流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實現“撥雲見日”的高效批評。(熊鑫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