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情詩打廣告行銷海外,我是唐代長沙窯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一別行千裡,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男兒愛花心,徒勞費心力。有錢則見面,無錢不相識。”
……
這些頗有漢魏之風的詩歌,並不收錄於古代詩集,而是出現在唐代瓷器上。千年前的長沙窯,以瓷器為詩歌載體,為實用器賦予了“文創”色彩。長沙窯不僅寫詩,還打廣告,卞家的碗寫“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許家的瓶寫“許家絕上一升茶瓶好”。唐代的瓷器市場,商戰風起雲涌。
長沙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湘江東岸銅官鎮瓦渣坪一帶,又稱“長沙銅官窯”,其興起於“安史之亂”后的8世紀中后期,鼎盛於中晚唐,衰落於五代。
長沙窯融合南北陶瓷燒造技術,首創瓷器釉下多彩工藝,並廣泛地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用於瓷器裝飾,開創了中國古代瓷器裝飾新風尚,奠定了唐代“南青北白長沙彩”瓷業局面,產品行銷海內外,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瓷器上的“市民文學”
長沙窯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表明,長沙窯窯區主要分布於湘江東岸石渚湖至銅官鎮南北5公裡區域內,生產規模宏大。長沙窯制瓷原料就地取材,採用臥式龍窯燒制。瓷器造型豐富,品類齊全,裝飾以彩繪、書法、貼花、貼塑為主要特點。長沙窯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唐代窯址,已辟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以詩飾瓷”是長沙窯窯工的創造。目前已發現的長沙窯瓷上的詩作有100余首,絕大多數不見於《全唐詩》,並多創作於唐代。這些詩是對生活藝術的提煉,是今天的我們觀照唐代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面很廣,有酒詩、情詩、離別詩等。這些詩歌往往情感真摯動人,風格朴素自然。有的抒發離愁別恨,有的描寫男歡女愛,如“自從君去后,常守舊時心。洛陽來路遠,凡用幾黃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等。
還有反映世態炎涼、倫理道德、飲宴應酬、描寫風景以及求學的詩歌,如“孤竹生南嶺,安根本自危。每蒙東日照,常恐北風吹”“凡人莫偷盜,行坐飽酒食。不用說東西,汝亦自滌直”“二月春豐酒,紅泥小火爐。今朝天色好,能飲一杯無”“住在綠池邊,朝朝學採蓮。水深偏責就,蓮動更移舡”“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開。家中無學子,官從何處來”……這些詩歌是人們對現狀的哀鳴,是對盛唐的回味,是情感的真摯流露,也是市民文學的雛形,有著較高的文學藝術性。
除詩歌外,長沙窯瓷上還有不少短句。有的是古訓,長期流傳於民間,書於瓷上,對使用者而言,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如“仁義禮智信”,是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時人們須遵守的禮教﹔如“慈烏反哺之念”“羊申跪乳之志”“牛懷舐犢之恩”等,是教人孝敬父母,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如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指出人們擇友若出於正直之人的環境中,自然也會正直善良。
長沙窯瓷中還有生活實用哲理的描述,如“羅網之鳥,悔不高飛”“懸釣之魚,悔不忍飢”,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貪圖蠅頭小利,否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乃至性命不保。這些古訓、諺語言詞簡潔,寓意深刻,是對唐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天下第一”“天下有名” 長沙窯瓷是怎麼打廣告的
在長沙窯瓷上的長短句中,我們能感受到商品經濟發展對於傳統觀念的沖擊,如“有錢水亦熱,無錢火亦寒”,表明金錢已成為人際關系的重要參與者。
長沙窯是面向市場的民間窯場,特別注重產品的宣傳和推廣,部分瓷器上題有廣告詞語。根據已公布的長沙窯瓷來看,其內容有作坊銘記、產品贊美、價格標識和為其他產品代言等。
作坊名是長沙窯瓷上運用的商業廣告題材最多的一類。起初是作為官府作坊“物勒工名”的管理手段,后來被長沙窯工匠轉變為商業廣告品牌或商標,如“何”“年家”“劉”“成”“郭家”“龐家”“張”“康”“龍”“趙家注子”“張注子”等,近30個。這些商家號或作坊號,實際上都是為其產品所作的品牌廣告。
產品贊美也是廣告內容之一,主因是長沙窯各作坊間存在較為激烈的競爭,故為了爭取客戶,便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夸張宣傳,以期擴大銷售,如“絕上”“鄭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龍上”“張上”“許家絕上一升茶瓶好”等。
價格標識是長沙窯的特色之一。長沙窯工匠將價格標注在瓷器之上,一方面能給買者很直觀的感受,不用再討價還價,另一方面也是和國內其他窯場之間競爭的需要。如“富從升合起,貧從不計來 五文”“有錢水亦熱,無錢火亦寒 五文”“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計伍文”“油瓶 伍文”等,可見“五文”是當時瓷壺的普遍定價。
此外,長沙窯還為其他產品代言,以“借船出海”的手法推銷產品,其中以酒的廣告最多,如“陳家美春酒”“國士飲”“好酒無深巷”“盛飲春酒”“浮花泛蟻”“奇絕好美春”“今春乏酒財”等。
長沙窯除廣泛供應國內市場外,其顯著特征就是大規模的外銷,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出水的“黑石號”沉船即是明証。
“黑石號”沉船共計打撈6萬多件唐代瓷器,其中長沙窯瓷器達5.6萬余件,表明長沙窯瓷器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宗外銷商品,與越窯、邢窯並駕齊驅成為瓷器外銷的“三駕馬車”。而且,長沙窯位處“三駕馬車”的中心,質量頂級的越窯、邢窯則處於兩翼。
長沙窯能夠有如此成就,既取決於中唐以后造船業的興盛及新的海上絲綢航線的開辟,更是其自身大膽創新和包容天下的結果。長沙窯以市場為導向,廣泛吸收域外文化因素,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圖案都力求讓域外消費者心理認同,為推動唐代的海外貿易發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潭州作為長沙窯瓷器產品交易集散地,成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在瓷器上畫水墨,不乏異域人物形象
目前發現的長沙窯器物總數已超過10萬件,涉及人們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產品種類突破了以往陶瓷格局中的單一性,據統計,器類涵蓋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玩具、佛事用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等。
從器型看,長沙窯的主要器形有碗、壺、罐、缽、洗、盤、碟、盂、盒、燈、枕、燭台、爐、硯滴、硯台、鎮紙、茶碾、塑玩、造像等,共計70余種。長沙窯不僅器形種類多,而且其器形極富變化,僅壺一種就有20多種形式,這在中晚唐時期的陶瓷格局中當屬唯一。長沙窯不僅生產人們常說的圓形器,還出現了花形、仿動物形和金銀器造型,表現了其鮮明的時代風貌和民間特色。
從色彩看,長沙窯成功燒造出青釉、醬釉、白釉、綠釉、黑釉、紅釉及窯變釉等種類豐富的色釉瓷器,並在單色釉的基礎上創新出復合釉、雙色釉和多色釉的裝飾技法,打破了唐代早期瓷器生產“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以北方邢窯白瓷、南方越窯青瓷和長沙彩瓷的新的陶瓷局面,對中國古代瓷器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長沙窯彩釉有釉上彩和釉下彩等多種裝飾技法。釉上彩多以乳濁白釉為底釉,再施以色釉燒制,釉彩易脫落。釉下彩則是在胎體上施彩釉后再罩青釉燒造,表面釉色清亮透明,底層釉彩鮮艷牢固。釉下彩分單彩和多彩兩類,以點彩、塊(斑)彩、條彩、線彩為表現形式,裝飾內容以詩詞書法、繪畫為主。
長沙窯以釉下多彩工藝為基礎,尤其注重借鑒中國書畫的筆墨傳統,以形寫意,講究韻律,形成了獨特的裝飾風格,開創了中國彩瓷文化的先河。長沙窯釉下彩繪畫題材十分豐富,有花鳥、人物、山水等,在中國古代繪畫史、工藝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花鳥畫在長沙窯瓷器繪畫中為數最多,成就最為突出。畫工以簡潔有力的線條,捕捉飛禽走獸的瞬間動態,表現花木水草的生機活力,畫面或激情奔放,或閑逸恬淡,呈現出一幅幅自然靈動的生活畫面。
山水畫題材以水波、雲氣、樹木、花草為主,構圖簡潔,虛實結合,畫法自然,畫面飽含情趣和詩意。寫意畫以白釉綠彩的表現形式居多,利用釉色浸潤而產生抽象的效果。筆觸率意揮洒,釉色自然漫暈,具有點、線組成且虛實相生的美感。
人物畫數量不多,但特色鮮明。畫面線條圓潤而有力,切合唐代工筆人物畫“鐵線游絲”“吳帶當風”的技法特點。長沙窯人物畫中不乏異域人物的形象,這是唐代長沙與海外貿易交往密切的明証。
宗教題材畫的表現對象有蓮花、佛塔、廬舍、菩提樹、貝葉棕櫚等,線條或繁或簡,意境深邃。其中部分產品是為開拓海外市場、迎合異域文化風情而生產的,反映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張海軍 作者系長沙市博物館副館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