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出台“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近日,雲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雲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雲南省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成為全省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功能完善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
《規劃》從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特色優勢領域整體提升、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等3個層次明確“十四五”發展目標。依托雲南省資源和市場優勢,結合環保產業發展特點,《規劃》要求著力提升技術研發、引進、轉化、應用能力,面向“十四五”時期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減污降碳和環境服務需求,圍繞高效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先進環保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通過示范帶動整體發展,使環保產業成為雲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雲南省將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鏈條綜合治理體系,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生活垃圾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等,研發引進先進適用的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發揮環保藥劑、環保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提高環保技術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扶持環保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環保產業由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轉變。
按照“優布局、強優勢、補鏈條、上台階”的發展思路,雲南省將優化環保產業布局,培育產業主體,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提質增效環保服務業,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數字化建設,實現環保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在產業布局方面,堅持精准化、特色化、差別化發展道路,以市場需求大、工業基礎好、科技人力資源集中的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為重點,兼顧帶動和輻射其他州市,打造滇中引水工程流域節能環保產業經濟帶。其他州市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優勢,集中力量和資源,實現單點突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基地和環保產業服務業。增強基礎和共性技術的產業支撐能力,加速節能環保技術在生產、生活、生態重點領域應用,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在產業主體培育方面,以環保領軍企業為主體、骨干企業為重點、中小企業為補充,第三方機構為紐帶,綜合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導和行業協調聯動作用,推動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著力打造環保產業發展的“雁陣”。
在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方面,以減污降碳為抓手,雲南省將著力打造5條競爭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鏈,建設一批集聚度高、優勢特征明顯的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園,在稀貴金屬及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節能環保裝備制造、九大高原湖泊和重點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硅鋁磷產業廢氣資源化及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實施一批示范工程,推動形成契合雲南省綠色低碳發展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雲南省將通過不斷完善產業配套政策、行業規范和標准體系,全面推廣新興業態和模式,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使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助力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胡曉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