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理論學習

把握思政課本質,講深講透講活道理

董興華 聶蕊
2022年06月06日17:2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把握思政課的本質,對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辦好思政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書育人及學生成長規律的教學實踐過程,體現著社會政治與教育教學本質的統一。本質決定其性質與發展趨勢,不論思政課的內涵、教學方式、教師風格等如何豐富多樣,思政課的教育教學都不能偏離或弱化其講道理的本質。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善用大思政課、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以發揮其鑄魂育人的關鍵作用,都離不開講道理。

一、以理服人,講深思政課

思政課要以理服人,須用科學的理論培養人,才能答得好時代的問卷、經得起學生的追問,以深刻的理論水平實現學理性與政治性的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讓學生獲得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深刻感悟,對所學內容真知篤信。

理論要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具有深度。目前,思政課面臨更加風雲變幻、錯綜復雜的育人環境。面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與嚴峻斗爭形勢,思政課需以中國之理回答時代之題。講深思政課,就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教育武裝學生,教會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事物本質、把准時代脈搏,不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迷失,獲得對世界與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的正確認識。

教師要對講授內容深知深思,講出深度。思政課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實施者,要會講道理才能把道理講深刻。為此應努力做學習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成為精通專業的“經師”、涵養德行的“人師”,以扎實學識啟迪學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引領學生思想﹔需扎根中國大地,從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出發,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和文明,以學生為關照,讓學生讀懂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與中國共產黨,以深刻的思想引領學生正確認識和踐行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

學生要對學習內容學思悟踐,深刻感悟。師生的良好互動關系,是思政課能否把深刻的道理講出彩、把淺顯的現象講深刻的“潤滑劑”。作為由教和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其深度同時也取決於學生的接受內化程度。學生應敬教勸學,深入思考、深刻感悟、篤信篤行思政課之所學,將思政課上的所學所思所悟與對祖國的血濃於水、對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對學業事業的追求融匯在一起,才能讓理論知識深化升華、求得真學、獲得真知,才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與腳踏實地,讓傳承紅色基因、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自覺追求,成長為“青春向黨,不負人民”的時代新人。

二、理論徹底,講透思政課

“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思政課需把理論講徹底、把道理講通透,以理論的徹底性說服學生、掌握學生,以透徹的理論講授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引領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長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思政課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用透徹的學理分析、科學的邏輯講透政治,把學理邏輯變成“家常話”“接地氣的話”,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三觀”尚未成熟的學生難免偶爾被錯誤觀點與思潮所迷惑,出現“胡思亂想”、政治意識不清醒等狀況。思政課需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對此進行批駁,用理論的科學性、嚴謹性回應學生,引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要經得起學生各種“為什麼”的追問,練就“不怕問、怕不問、有問則喜”的真本領。馬克思主義有著追尋世界物質本原和誰是歷史創造者理論源頭的科學精神,是“極其徹底而嚴整”的科學體系。思政教師對各種觀點和學生的追問,要追根溯源到一切思想理論問題的源頭: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隻有這樣才算追到了底,具備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性,以理論的徹底性說服學生,“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

思政教師要彰顯人格力量、講出真理力量,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時代在變,但人類的未來、當代中國青少年的人生成長仍然時刻需要馬克思主義的啟迪和引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凝結著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煥發出強大的真理力量,思政課要以此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思維方式,學會理解、回答、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與現實問題,以真理的力量引領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自覺為實現中國夢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學以致用,講活思政課

講好思政課離不開必要的灌輸,但並非填鴨式的“硬灌輸”,需向改革創新要活力,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在會講道理、講活道理的啟發性教學中,讓思政課釋放出鮮活的生命力。

讓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講活思政課,需以教學方式的創新促進思政課的常講常新,變成學生願聽愛聽能懂的道理。如智慧課堂、紅色教育基地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創新、多元教學手段融合創新、混合式教學創新等。以教學方式創新打通和連接思政課內容、載體、主體與課程的協同組合式創新,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讓思政課成為有生命、能夠喚醒生命、點亮生命的“金課”。

讓思政課的理論內容活起來。思政課要有溫度,應避免僵化地“唱高調”,淪為照本宣科的“刷分課”“點名課”。一要挖掘盤活內容,善用古今中外的案例、事實和素材,將理論故事化。如通過“豐碑”“紅軍鞋”“半條被子”等長征故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根植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浸潤出真善美的種子。二要創新激活內容。用新理念新技術創新教學,讓優質的內容活起來。如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視頻傳播等,讓沉澱在歷史中的優秀人物、故事、典籍等創造性轉化為豐富的敘事,讓承載著中華民族基因和血脈的文化文物遺產“活”起來,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道理。

讓大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活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思政課需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大思政體系”。各類課程應避免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發揮思政課的整體合力、思想魅力、真理偉力。一是“思政小課堂”結合“社會大課堂”,善用黨和人民百年奮斗光輝歷程、同心抗疫經驗等豐富資源,以思政之“鹽”講出真理之“味”,超越“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課程組織形態。二是結合歷史文化、時代大勢,以歷史視野將“四史”通過具體、生動、深入的縱橫比較,講清講活道理。三是激活社會“大課堂”、匯聚育人“大能量”,讓思政課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讓學生到基層、到實踐中、到人民中去,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把握自己、認識社會,激發立志民族復興的信心決心,成為促使新時代學子知行合一、篤志奮進的關鍵課程。

思政課溝通學生心靈、浸潤學生內心、啟迪學生智慧、激揚學生斗志,正如青春之河思想上的源頭活水,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得以星火相傳,讓紅色基因和血脈得以賡續傳承。思政課當以專業之精講好歷史之實、信仰之理,以徹底的科學理論、透徹的學理分析贏得學生、掌握學生,讓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賽道上,亦可跑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最好成績。(作者董興華系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聶蕊系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