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首屆“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論壇側記

如何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融合傳播成共識

2022年06月05日09:05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沈陽6月5日電 (余璐、孝媛、尹柏寒)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系列平行論壇之一,由生態環境部主辦的首屆“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論壇,6月4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

論壇現場。人民網 尹柏寒攝

論壇上,媒體記者、專家、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代表從工作實踐、理論研究和組織管理等方面共同交流分享“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的經驗體會。

就在論壇舉辦當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推出長篇述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是我們提前很長時間策劃准備、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篇作品。學習的深度,決定了報道的准度和力度。”這篇述評的作者之一,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生態採訪室主編、高級記者劉毅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今天,我們如何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劉毅在分享中提到,要加強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去年10月,配合在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我們和人民網聯合策劃推出H5產品‘瞧,我的幸運物種’,被全網轉發,許多網站置頂推送。全網曝光量突破1億次,參與人數超過3500萬。很多網友積極參與、留言點贊,並晒出自己的‘幸運物種’,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H5產品“瞧,我的幸運物種”

據了解,H5產品“瞧,我的幸運物種”通過栩栩如生的繪畫,突出各種動物所體現的生態美,加深受眾對這些動物的認識,讓公眾在答題、體驗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突出成就。

用好媒體融合發展的成果,強化創新意識、產品意識,是這次論壇交流中的共識。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彭斌在分享中提到了人民網的另一款產品——“我在雲南種鮮花”。“一年來,我們以全球視野、國家站位、雲南特色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一系列宣傳活動,推出了一大批融媒體精品。‘我在雲南種鮮花’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引發全球關注。”彭斌說。

2021年10月8日,“我在雲南種鮮花”H5融媒體產品正式上線,立刻刷爆網絡。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我在雲南種鮮花”H5融媒體產品累計體驗人次超過700萬,並有超過200萬用戶完成整體種花體驗。

“我在雲南種鮮花”H5截圖

“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要推出沉浸式數字媒體交互產品,通過更為直觀、閱讀門檻更低的傳播方式,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彭斌說。

在論壇上,多位嘉賓都提出,要推出一批引發共鳴、打動人心的融媒體產品和網絡主題活動,把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講新講活、講深講透。“要充分運用媒體融合發展的成果,搭建全媒體傳播矩陣,在精准傳播、互動傳播上下功夫,生動鮮活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農濤說。

“遼河口濕地環境改善引來300多種鳥類,遼寧廣播電視台北斗融媒開展了照片征集活動,成為遼寧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涓涓細流匯聚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巨大能量,這讓人人都成為生態環保的踐行者。”遼寧廣播電視台副台長吳濱在發言中結合實踐案例,講述了遼河從昔日污染嚴重到如今天藍水清的環保故事。

與會專家認為,面向世界講述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需要在內容樣態和傳播手段上不斷創新探索。“突出個性化定制、精准化生產、智能化推送,闡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內涵與實踐成就,將‘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呈現給世界網民,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做強國際傳播的‘最大增量’。”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勇表示。 

相關新聞

首屆“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論壇在遼寧沈陽舉辦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