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上官婉兒的墓志,透露歷史的真相

2022年05月24日08:5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官婉兒的墓志,透露歷史的真相

近日,唐朝上官婉兒的墓志,在陝西考古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素有“巾幗宰相”之稱的婉兒,身世迷離,才學不讓須眉,命運跌宕起伏。她的祖父上官儀欲廢黜武則天,她卻成為武則天心腹。她在政治站隊中歸心李唐皇室,卻被當時還是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所殺。

傳統正史和傳世野史中婉兒的形象晦暗不明,而借助新公布的出土墓志,婉兒的形象或許可以逐步接近歷史真相。

踏上女性參政的歷史進程,助力神龍政變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十二月十三,上官儀因為高宗起草廢后詔書而被殺,婉兒父親上官庭芝一同被處死。當時婉兒尚在襁褓之中,隨母親鄭氏被關進掖庭為奴婢。

上官家族雖是書香門第,但當時的婉兒根本不可能接受家庭教育。她后來的一身才學,都是在宮中接受系統教育所學。婉兒在武則天時代的地位凸顯和中宗時期的強勢崛起,既有個人的努力,更有宮廷的培養和歷史的進程使然。

中國古代,皇帝與宰相爭奪朝政決策權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在宮中組建內朝,通過嚴重依附皇權的內朝決策,取代宰相外朝決策。在內朝供驅使者,多是皇帝信任的男性文士。武則天以女性身份日月凌空,這就帶來內朝決策的身份不便問題。據出土的唐人司馬慎微墓志,武則天在載初元年(689)下詔天下“求諸女史”,征求有才學的女性入宮掌管詔敕起草。司馬夫人李氏通過這次征召入宮,承擔起大量日常文書行政工作,“墨敕制詞,多夫人所作”。

征求才女的同時,武則天還在宮中開辦教育,培養女性人才。掖庭局和內文學館都選聘名師擔任宮教博士、學士,教授宮人和官奴婢書法、算術、詩詞歌賦等技藝。依靠宮廷教育的培養,本就聰慧的婉兒很快不但學有所成,而且“明習吏事,則天愛之”,進入女皇視野。

長安二年(702)六月,李氏在宮中去世。根據歷史學者仇鹿鳴推測,婉兒大致從這時接過宮中文稿起草的重擔,進而憑借武則天的信重,逐步成為女官集團首領,“百司表奏,多令參決”。

武則天晚年因遲遲不肯傳位,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產生權力之爭。同時,武則天試圖以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為中心打造新的內朝班子,在事實上分割了婉兒參決“百司表奏”的權力,與婉兒等宮中女官集團矛盾漸深。神龍元年(705)正月,李顯在張柬之等慫恿下,決定聯合弟弟相王、妹妹太平發動政變奪權。

婉兒與太平年歲相仿,同在宮中長大,“共游東壁,同宴北渚”,經常一起游玩宴飲,情如閨蜜。在太平的游說下,婉兒決定代表女官集團站在政變集團這邊,對武則天封鎖了外朝和禁軍異動的消息。正月廿五,政變發生,太子李顯和張柬之率軍,在婉兒接應下,進入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斬殺張易之、張昌宗,逼武則天退位,是為神龍政變。

洛陽近年來出土的神龍年間宮中女官墓志中,很多都有“弼諧帝道,復我唐業”“使有唐復命,我皇登極”之語,可以推測這些女官參加了政變。她們的舉動肯定不是自發行為,而是在婉兒率領下的集體行動。

傳統史料:勾結韋皇后亂政﹔墓志:與韋皇后激烈斗爭

神龍政變后,李顯二次登基,是為中宗。為解決相王、太平和張柬之等政變功臣過於逼迫皇權的問題,中宗一邊打壓相王、張柬之,一邊著手拆散太平與婉兒的政治聯盟。中宗竭力拉攏婉兒,將其品階從才人(正五品)直接提升為九嬪中排名第二位的昭容(正二品)。據學者研究,婉兒曾任的才人、婕妤(正三品)、昭容等,都不是嬪妃,而是和嬪妃同等品級的女官。

婉兒父親上官庭芝是中宗當年封周王時的舊臣,又和太平交好,故成為各方勢力都可以接受的人物。中宗讓她“專掌制命,益委任之”,進而“用事於中”,進入宮廷核心決策圈。中宗派婉兒出馬拉攏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派系。婉兒不辱使命,促使武三思歸附中宗,借助武三思的力量幫助中宗解決相王、張柬之等人功高震主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中宗皇權。

中宗鞏固皇權后,逐步將權力交給武三思、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打理。安樂既是中宗韋皇后愛女,又是武三思兒媳,這一身份激起她要當皇太女的野心。太子李重俊儲位不穩,認為這一切都是拜武三思、上官婉兒所賜,遂發動景龍政變,在誅殺武三思后打進皇宮,要求中宗交出婉兒。但婉兒推動中宗策反跟隨李重俊兵變的禁軍將士,成功平定了政變。

婉兒在政變中雖大難不死,但也心有余悸,開始與韋皇后、安樂公主劃清界限,重新歸附以相王、太平為首的李唐皇室陣營。根據新公布的墓志,婉兒見韋皇后“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要謀朝篡位﹔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要擁立安樂當皇太女﹔“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安樂在朝中結黨營私,向中宗“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要求限制韋后和安樂的權力。

中宗聽完婉兒的奏請后,不能痛下決心。婉兒“覺事不行,計無所出”,反復考慮后採取三項措施:一是“擿伏而理”,繼續揭發韋皇后和安樂的大逆不道言行,中宗不聽﹔二是“辭位而退”,要求辭去昭容官位,退為民女,中宗不許﹔三是“落發”出家為尼,中宗否決。婉兒萬般無奈之下,“飲鴆而死”,幾乎命絕,中宗“惜其才用,慜以堅貞”,下令御醫不惜任何代價搶救,終於把婉兒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婉兒墓志中的這些記載,與傳統史料中她勾結韋皇后亂政的形象迥然不同。有人認為墓志記載婉兒對韋皇后的反抗太過激烈,不足取信。但大多歷史學者傾向認為墓志記載是真實的,如仇鹿鳴所言,“上書、自殺、退為婕妤這些基本事實恐難捏造”。

身體恢復后,婉兒再次上表中宗請求自降身份為婕妤,避免因處於核心圈子而在將來的政治斗爭中被清算。中宗看到了婉兒的剛烈,“再三方許”。據《景龍文館記》,婉兒“自通天后,逮景龍前,恆掌宸翰”,執掌詔敕的時間大致在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到中宗景龍年前,可知景龍年間后期,婉兒確實不再執掌詔敕,逐步從權力中心引退。

既然支持相王,唐隆政變中為何被李隆基所殺

景龍四年(710)六月初二,中宗突然駕崩,韋皇后秘不發喪,企圖效仿武則天女主登基。太平、婉兒在起草中宗遺詔時,要求推舉相王輔政,以制衡韋皇后。不料遺詔正式公布時,關於相王輔政的內容被刪除,韋皇后的野心昭然若揭。

這時,相王三子臨淄王李隆基瞞住父王,聯合姑姑太平,以擁立相王為號召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政變中,婉兒“執燭帥宮人迎之”,並將中宗遺詔初稿呈上,向李隆基展示遺詔中推舉相王輔政的內容,以証明自己站在李唐皇室一邊。但李隆基不但不領情,反而將婉兒“斬於旗下”。

有學者認為,李隆基殺死婉兒,意在徹底鏟除武則天以來的女性干政勢力。這確實是李隆基的一層考慮,但更深的一層,恐怕是李隆基看著婉兒,想起了姑姑太平。

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目的,不止是挽救李唐皇族,更是為了奪取皇位繼承權。隨著政變的成功,他與姑姑的關系將從同盟者轉變為競爭者。在政變中趁亂殺死太平的重要助手兼閨蜜婉兒,必將大幅削弱姑姑的力量,有利於在將來的斗爭中佔據上風。不管婉兒是否反對韋皇后,是否支持相王輔政,她都必須死,因為她是太平的人。這,才應該是李隆基必須要置婉兒於死地的真正和最重要原因。

身后被睿宗和太平厚葬平反,又被玄宗毀墓詆毀

唐隆政變后,相王二次登基,是為睿宗。鑒於李隆基此時掌握禁軍,睿宗和太平公主被迫立其為皇太子。這一時期,朝堂上存在著睿宗、太平和太子三股政治勢力。李隆基為奪取最高皇權,從入主東宮時就開始策劃逐姑逼父。睿宗遂與太平聯合對抗李隆基,其中的重要手段就是為婉兒平反。

景雲元年(710)八月,睿宗下詔將婉兒從婕妤追贈為昭容,太平出資為婉兒風光大葬,並派人撰寫墓志銘,大書特書婉兒與韋皇后進行激烈斗爭的事跡,從根本上改變了時人和后人心中婉兒屬於韋皇后一黨的政治形象。

也許是為照顧李隆基顏面,墓志中沒有寫明婉兒被殺的真實情況,只是隱晦地說“亡身於倉卒之際”,但這不妨礙太平私下在民間廣泛傳播李隆基指使甚至親手殺死婉兒的真相。婉兒墓志的書寫模式極力向人們暗示,李隆基敵我不分,為了一己之利不惜殺害心系皇室的功臣,如此顛倒黑白之人,怎麼有資格做我大唐的太子!且婉兒生前手握稱量天下文士大權,是文人心中的精神領袖。太平將婉兒被太子殺死的真相公之於眾,將自己與婉兒的閨蜜友誼大白天下,無疑能對李隆基威望構成重大打擊,在輿論上形成廢黜其太子之位的聲勢。

景雲二年(711)七月二十,睿宗下詔贈婉兒謚號惠文,進一步肯定婉兒功德才華。張說奉睿宗旨意或是經太平授意,撰寫《昭容上官氏(神道)碑銘》,將其塑造成文壇領袖、天子良輔。如陸揚先生指出,“若把其中‘昭容’兩字替換掉,就完全是唐人書寫中用來形容帝國宰相的口吻”。

雖然睿宗和太平通過為婉兒平反等政治手段,極力壓制李隆基,但終究無法抗衡其控制的禁軍。先天元年(712)八月初三,睿宗在保留軍國大事最后決定權的前提下退位為太上皇,李隆基登基,是為玄宗。

不久,玄宗動用禁軍殺死太平逼睿宗交權的陰謀暴露,睿宗命玄宗巡視邊疆,試圖將其調離京城,動用野戰軍將其廢黜,玄宗抗命不從。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意欲在初四用下毒或兵變手段殺死玄宗。七月初三夜裡,提前得知消息的玄宗搶先動手,率禁軍誅殺太平公主黨羽,隨后攻打太上皇,逼得睿宗欲跳樓自盡,又命太平公主自殺。

玄宗逼睿宗交出全部權力、成為真正皇帝后,開始了對婉兒的清算,下令平毀其墳墓。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婉兒墓時,發現墓葬遭到大規模人為破壞的痕跡,印証了玄宗毀墓的史實。玄宗還在官修史書中極力詆毀婉兒,污蔑其禍亂宮闈,刻意削去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斗爭的史實,以証明婉兒被殺純屬罪有應得。丑化婉兒就等於否定睿宗太平,就是論証玄宗提前登基和政變奪權的合法性。(吳鵬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著有《選賢——<資治通鑒>中的用人得失》《大唐二十一帝》等)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