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光明書話】古老的漢字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

2022年05月19日09: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書話】古老的漢字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基因

  吳王夫差鑒銘文。圖片選自《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

  吳王夫差鑒。圖片選自《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

  《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 李守奎 王永昌 著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光明書話】

   漢字不僅是書寫工具,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陳寅恪先生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每一個漢字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對漢字的闡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最早系統說解文字的著作。漢字說解可稱是一門大學問,然而時至今日,對漢字的闡釋依然摻雜著各種娛樂化、臆測化的不實成分,漢字闡釋與漢字文化普及還在摸索的路上。

   李守奎、王永昌兩位學者的新著《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深入精當地解析了常見漢字構形規律,結合新出古文字資料和學術界前沿成果,將甲骨文、銅器銘文、籀文、篆文相互比對,探討漢字的來龍去脈。將古文字釋讀、漢字闡釋、漢字理論和漢字文化普及融會貫通,有助於拓寬讀者對漢字產生、演變的認知。

   漢字是漢民族思維方式的外化,古人造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依類象形,通過觀察頭部、上體、下體的外形、動作創造了很多字。本書作者也是從人體相關聯的漢字講起,從人站著、蹲著、跪著、爬著的各種姿勢進行漢字說解,如“人”和“戈”組成“伐”,表示戈穿過人的頸部﹔“戍”是人側有兵器“戈”,表示人與兵器共同防守﹔“企”的本意是踮起腳跟﹔“大”與“立”是正面而立的人﹔“仄”是傾斜的人形﹔“臥”是坐臥休息的象形字,左邊是一隻立起來的眼睛,右邊是一個俯下身子的人。整本書的漢字闡釋正是以人為核心,圍繞著人的生老病死進行講解,通過形象生動的闡釋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如“包”的本義是包裹著胎兒,“勹”像腹部隆起的孕婦,“巳”像胎兒﹔“身”像腹部隆起的人,本義是懷孕﹔“母”是生育后乳房突出的母親。“育”的本字是“毓”,由母親、倒子與液滴組成,像母親生育場景的平面圖結構,倒子表示順產。“免”表示分娩,由分開的雙腿和人組成。

   作者指出,從女構形表意的文字眾多,比較系統地反映了古代的女性文化。表示女子安靜柔順的安、如、若、婉﹔表現女子之美的妙、姝、姣、嫻,這些漢字體現著造字時代對女性的審美與價值判斷。比如,“處”最初的意義是安靜坐著的人,“處女”即是安居的靜女,“嫁”與“歸”是女人的歸宿,“婦”的繁體字“婦”,意為持帚洒掃,從文字上看,處女變為“婦”,最大差別是少了安居的坐具,多了干活的掃帚。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嫉、妒、妨、妄、婪、奸、妾、媿這些從女的漢字流露出對女性的誤解與偏見,而與之相反,“力”是男性的代表,“男”是農具與田地的組合,功勛、勸勉、勤勞、強勁這些從“力”的字均表示了對男性的褒獎。作者對此指出,“女”字構形所表達的女性文化觀與當代格格不入,但可據此了解那個時代漢字的構形理據。

   漢字是歷史文化的符號,漢字具有超語言功能,除了記錄語言,漢字本身就可以表達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三千年前的古文字記錄了古人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圖景。作者說解漢字始終注意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貼近先民的真實生活,探求漢字中的古人造字思維與歷史文化背景。比如,作者指出,甲骨文“刖”字,斷腿的位置有一隻手拿著一個帶齒的東西,是鋸子。把那條腿鋸掉,這就是商代的“刖刑”,通過這個字形可以確定,商代一定是有金屬鋸子的。作者通過追根溯源探求文字形體演變,進而挖掘漢字與歷史文化的深層關系。

   遠古時期的藝術精神也在漢字中留有痕跡,作者指出“藝”最初的意義是種植植物,其本字為“埶”,《說文解字》:“埶,種也。從坴、丮,持亟種之。”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勞作的人手持植物種在土裡,先秦藝術正是從農耕文化中誕生的。關於樂器的古文字構形往往與其吹奏方式相關,比如“龠”是管樂,甲骨文構形是把竹管捆在一起,上面有個倒過來的“口”,表明這個樂器是用口吹的。“樂”是弦樂的表意字,意為木頭上有絲線。“畫”在甲骨文中指兩種繪畫工具,“聿”和“規”,在金文中從聿、從周,“周”是雕刻的“雕”的本字,“雕”本寫作“琱”“彫”,“玉”是雕刻的對象,“彡”是雕刻的花紋,可見繪畫與雕刻是同源的,而且都是形象藝術。

   漢字具備高度的形體美與藝術性,如美國學者福開森認為:“中國的一切藝術,都是中國書法的延長。”中國漢字從字體發展方向看,主要是向著簡潔、美觀的方向發展。作者指出,“人”的古老字形原本是側立的,有點弓腰駝背的樣子,而在字形演變中,“人”慢慢直立起來,這既與人直立行走這一顯性形體特征相關,也是出於對文字結構勻稱穩當的書寫追求。文字形體的演變不僅受語言深層結構制約,更受到文字表層結構演變規律的影響,比如“坐”字,甲骨文“坐”中隻有一個跪坐的人形,秦文字為了結構對稱,寫成兩個對坐的人形。“坐”字的表意功能減退,字形卻越來越勻稱。如作者所言,求美是漢字演變的動力。

   漢字是科學的,漢字文化普及一方面需要學術化,另一方面需要通俗化。本書正是兼具了學術性與通俗化。作者李守奎作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在文字學與古文字領域成果斐然,他多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如“楚文字綜合整理與楚文字學的構建”“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為了讓古老漢字走近更多讀者,李守奎教授進行了諸多嘗試,他曾出版了《漢字為什麼這麼美》,在喜馬拉雅平台播出了150期文化公開課,還在央視“開講啦”節目向年輕人傳播古文字的神奇魅力。《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即是在這些課堂講義、音頻欄目的基礎上形成的,整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漢字真相講述給大眾讀者,在傳遞漢字之美的同時讓更多讀者對漢字的產生演變具有理性認識,可稱是漢字理論闡釋和文化普及的一次成功實踐。   (作者:閆趙玉,系西安音樂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