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守牢百姓“糧袋子”

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助力高標准農田建設

2022年04月29日11:4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000畝紅薯基地正如火如荼開展育苗移栽,膜下是地埋管滴灌系統。阮鬆萍攝
2000畝紅薯基地正如火如荼開展育苗移栽,膜下是地埋管滴灌系統。阮鬆萍攝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雲南省曲靖市是農業大市,今年省級下達曲靖市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54.28萬畝,目前,曲靖市已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331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耕地質量持續提升,為保障糧食安全、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南方電網雲南曲靖供電局多措並舉,靠前服務,對客戶設備及電網線路進行巡查。開通綠色通道,安排專人持續跟蹤各項目辦電情況,並通過帶電作業等方式為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接通用電,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助力全省糧食生產高質高效開展。全年,曲靖供電局電網基建項目投資達7.3億元,電網將護航曲靖市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看天吃飯”到旱澇保收

高標准農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提和保障。

看著永發及相鄰幾個社區的700余畝旱改水農田裡,挖機、大型微耕機機聲隆隆,原來零散的山坡地正在被開挖、平整成連成一大片的“田成方、渠相通、管成網、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高質量農田。馬龍區王家庄街道永發社區副主任宗德文最是高興。

“以前我們靠天吃飯,這山坳間的坡地就隻能種點玉米、土豆等。去掉種子、勞動力等成本,根本賺不了什麼錢。要是收成不好,還會貼本。”宗德文說,其實老百姓也想種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但由於坡地多、水利條件不達標,隻得望地興嘆。當地政府也並非不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說到底,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土地和水源,高標准農田項目的建設正好從根本解決了這一難題。

“現在好了,上有國家政策支持,大山有新希望了。”2月底開始建設后,宗德文每天早出晚歸忙現場協調,回家時常一身灰,但這些勞累都難掩他內心的激動。

“也很感謝各方的通力配合和支持。”春耕不等人,農時貴如金。蓄水用的大水池,抽水用的160千伏安變壓器建好,原本宗德文很擔心接電時停電影響其他農戶的春耕生產。沒承想事情出奇地順利,4月22日,馬龍供電局便早早來開展帶電作業。

電能滿格,清涼的山泉水從小山包這邊通過引水渠抽到山那邊的蓄水池裡,再流往周邊的高標准農田。“‘五一’前后插秧機就要進場了!”宗德文笑得合不攏嘴。

一直以來,曲靖供電局大力開展帶電作業。數據顯示,去年該局配網帶電作業6136次,節省客戶平均停電時間16.61小時﹔2022年截至4月底,曲靖供電局已開展配網帶電作業2204次,節省客戶平均停電時間5.82小時。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

麒麟區根據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一邊加大高標准農田建設力度,一邊按照“產業隨著基地走、基地隨著產業走”的思路,成功引進糧食、水果、蔬菜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把“耕地變良田、農民變產業工人”,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土地平了,電給力,水肥到位,不少原本不敢想不敢種的作物也成為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在越州鎮農業示范基地裡,上百個務工農民正如火如荼開展紅薯苗移栽。輕輕一推,用細棍將小苗斜插進薄膜內,間隔20公分即可再插下一株。早前,薄膜下早已鋪好了採用機械化運作的地埋管。8個水池16台抽水泵一運作,水龍頭一開,滴灌系統即可自行運轉,水、肥、抗菌殺虫需求都可滿足,極大釋放了管理人力,提高了耕種灌溉效能。“插苗時請的工人最多,多的時候每天兩三百人,科技賦能,2000畝的紅薯基地日常管理隻需要五六十個人就夠了。”某農業科技公司紅薯基地負責人伏德有說。

來務工的陳所仙已54歲,向基地出租了土地20年,每畝每年有1900元收入。此外,來基地務工每天收入100元,閑時還可以打理家裡的四五畝玉米地。“要是后期能被聘為基地的分片承包管理員,管理得好的話,基本工資加效益加后期銷售提成,預計每月可獲得1萬多元工資。”陳所仙說。

“瓜好得苗好,為保証品質,我們採用地墨烯地熱線埋管升溫技術進行反季節育苗,共鋪設了18000平方米低熱管線。低於8℃苗就會凍死,得確保育苗棚種苗能在23℃的環境裡快速生長。”伏德有說,基地對電的需求度很高,地熱及滴灌均需24小時穩定用電。“供電所很給力,一個月內就幫我們3台共815千伏安變壓器通了電,前前后后打了許多電話,多次上門巡視線路、走訪。”

洽談意向性收購合作,預計八九月又軟又糯的西瓜紅高原紅薯將被賣到北上廣地區,同時,通過電商平台向全國同步銷售。伏德有表示,一旦這片“實驗田”成功,下步基地規模將擴大到3萬畝,以帶動更多周邊村民就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共同振興鄉村。(阮鬆萍、溫嫻、郭健、恭倩玉)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