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南亞東南亞視窗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薪傳不息

2022年04月15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薪傳不息

  不久前,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頒發第九屆文化獎,這項三年一屆的華人文化大獎,被認為是中華文化在馬薪傳不息的重要象征。

  多元包容 獨具特色

  據報道,華人文化協會文化獎是馬來西亞華人文化事業代表性獎項,至今已評選九屆。

  本屆文化獎以“素質扎根·文化薪傳”為主題,共設有音樂貢獻獎、教育貢獻獎、歷史研究貢獻獎、社會貢獻獎、文化貢獻大獎、藝術貢獻獎、文學貢獻獎、青年才藝創作貢獻獎和青年表演藝術貢獻獎九個獎項,頒給在文化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前輩及資深者,是一個表達高度肯定和崇高敬意的平台。

  馬來西亞音樂家呂書成和周揚平、教育家鄭奕南、歷史學家李業霖、醫學家蕭光麟、作家和文化工作者曾玉英、畫家柯繼雄和謝錫明、文學家陳政欣、戲劇導演王涵奕及曾獲馬來西亞十大杰出青年的李勁鬆11人分享這九項大獎。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以下簡稱“馬華文化”)的最大特色是既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又在馬來西亞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與其他族群文化多元融合,包容發展。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研究員張應龍表示:“中華文化多元、包容、互鑒的特質是馬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馬來西亞華人主要來自中國廣東、福建和海南等省,盡管存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別,但華人踐行多元、包容、互鑒的理念,在融合中得到發展。以前在華人聚集的地方,總能形成一種‘主流’方言,如吉隆坡華社流行講廣府話。不同方言群的華人也會互相學習,掌握多種方言對馬來西亞華人來說是很普遍的事。華人不僅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兼收並蓄。”

  華僑大學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東南亞學會副會長曹雲華表示:“華人在海外生存與發展,需要解決‘三個認同’:一是政治認同,即認同當地國家,成為當地國家的合法公民,參與當地國家的政治生活﹔二是民族認同,馬來西亞華人作為華族,其民族身份得到了國家的承認和當地主體民族馬來人的認可﹔三是文化認同,即認同本民族文化,對本民族文化有自豪感和歸屬感,促使馬來西亞華人不斷推進本民族文化建設。”

  “華人社團、華文教育、華文報刊、民俗宗教是馬來西亞華人傳承中華文化的‘四大支柱’。華人社團是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組織者和推動者,華文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根基,華文報刊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平台,民俗宗教是華人文化傳承的魂魄。馬來西亞的文化教育和宗教團體凝心聚力,推動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承。”張應龍說。

  中馬交流 繁榮發展

  自1974年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以來,雙方交往不斷加強,在中馬文化交流中,馬來西亞華人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了中馬兩國的文化交流,促進了馬華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張應龍表示:“馬華文化一方面是馬來西亞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馬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多年來密切的中馬文化交流也為馬華文化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注入新的動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廿四節令鼓,其擊鼓形式源於中國南方,1988年,經馬來西亞華人創造,形成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2009年,廿四節令鼓被列為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廿四節令鼓在馬來西亞發展起來后,90年代末傳入中國,在福建等地推廣開來。廿四節令鼓是中馬文化交流對馬來西亞文化發展影響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馬來西亞積極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共贏的理念在馬來西亞深入人心,影響華人文化發展的不利因素不斷減弱。未來,馬華文化將在堅守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更多地吸收其他族群的文化,並進一步增強華人文化的時代性。”張應龍說。

  曹雲華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馬文化交流迎來了春天,尤其是大量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在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馬華文化注入了大量‘中國元素’,將極大地豐富馬華文化的內涵。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馬華文化將迎來一個更加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