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無量山守護者

2022年03月01日16:0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大多數人認識無量山,緣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在《天龍八部》中,段譽隨普洱茶商馬五德來到無量山,誤入無量劍湖宮,進入石洞看到神仙姊姊塑像,練成“凌波微步”。

無量山地處滇西南,在橫斷山系和雲貴高原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接合部,未受歷史上山岳冰川的直接侵襲,生存著西黑冠長臂猿、印支灰葉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紅豆杉、長蕊木蘭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寶庫”。

近年來,隨著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黨委政府保護無量山的力度加大,這裡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得以休養生息。今天,我們看看兩位無量山守護者的故事。

張興偉。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張興偉:一生都為無量山忙

1947年,張興偉出生在景東無量山上的一戶農家,自幼在山裡跑,追過麂子,被豺狗追過,練就了自己的“凌波微步”。1986年,雲南省政府批准建立無量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從部隊轉業、年近四十的他成為管理所首任所長,后來改設管理局,他成了第一任局長。

張興偉印象裡,當時老百姓生態保護意識弱,很多人以打獵為生,不少動物瀕臨滅絕,他發揮自己“凌波微步”的特長,和同事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做宣傳,時間長了,和很多人成了朋友。

無量山上的獵人最熟悉無量山,放下獵槍后,很多人被張興偉發展成護林員,熊有富是其一。2003年,景東縣建立了第一個國內西黑冠長臂猿野外監測研究站,開創了全球野外不投食“習慣化”西黑冠長臂猿的先河。熊有富成為研究站的核心成員,從一名獵人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護猿人。

2007年,張興偉退休了,在山裡跑慣了的他哪放得下無量山,沒幾天時間,他回到無量山種樹。或發動親朋好友,或自掏腰包請工人,在無量山腹地種了100多畝杉木。幾年的積蓄投入了不說,退休工資基本花在種樹上。家裡人拗不過他,“老張要做的事情,豹子老虎擋都擋不住。”附近的村民看他種樹,嘀咕著說:“老局長進山種樹,不是人傻錢多,就是魔怔了。”到后來,村民們不嘀咕了,跟著他種樹。慢慢地,綠色生態的理念在他們心裡埋下種下,然后生而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無量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黑冠長臂猿的棲息地,張興偉在任時,景東縣申報的全球環境基金(CEF)項目實施到第二期時,主辦方要求景東提供西黑冠長臂猿的高清影像,以展示環境保護的成果。可由於設備、技術落后,當時竟沒有一張清晰的照片,最后痛失項目。

退休后,張興偉自購器材學攝影,常一人奔走在茫茫林海中跟蹤、蹲守。2008年,他終於拍到西黑冠長臂猿高清照片,並於2009年刊登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上。這是無量山的西黑冠長臂猿照片首次出現在國家級刊物上。此后,不少專家學者來到無量山,景東縣也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評為“中國黑冠長臂猿之鄉”“中國灰葉猴之鄉”。

去年10月12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召開,這讓張興偉激動不已。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步伐還在朝前走,75歲的他沒停下腳步。

熊有富。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熊有富:深山護猿人

1978年,熊有富在景東無量山上一個叫大寨子的村子出生。2003年,景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大寨子建立了第一個國內黑冠長臂猿野外監測研究站,開創了全球野外不投食“習慣化”黑冠長臂猿的先河。熊有富這才知道,每天早晨發出鳴叫,大家叫做“風猴”的動物是西黑冠長臂猿,自此也埋下了與長臂猿的緣分。

2011年,景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招募護林員,協助科學家開展代號為“G4”群長臂猿的行為生態學研究,因為熟悉無量山的地形地貌,野外生存經驗豐富,在家務農的熊有富成為了一名天天追著長臂猿跑的“追猿人”。這一干就是十年。

每天早晨天才蒙蒙亮,吃過早飯,帶上干糧,熊有富便進入森林,尋著長臂猿啼鳴傳來的方向狂奔而去。

說是狂奔,大多時候根本沒有路,隻能手腳並用、連滾帶爬,淌過溪流、翻越崖壁,有時長臂猿就在對面,而腳下卻是百丈絕壁,無路可走。

像這樣可望而不可及的日子有很多,追尋幾十公裡無功而返的時候也不在少數。無量山原始森林山高林密、絕壁縱橫,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其中或跌落懸崖,再加上有很多野生動物活動,還有毒蛇猛獸,使這樣的工作不僅艱苦,還充滿了危險和挑戰。

為了掌握長臂猿的習性,無論刮風下雨還是下雪,熊有富每天都要進山追猿,生怕一天不去就會把它們弄丟了。長臂猿在樹冠上輕鬆的騰躍,雖隻劃過了幾棵樹,可熊有富在地上卻要跑上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跟上。從晨曦到日暮,汗水一遍遍浸濕了衣襟,等長臂猿找到了當天的落腳地,慢慢睡去,熊有富才披著星辰和疲憊回到保護站。

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科研團隊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習慣化了“G4”西黑冠長臂猿家庭,聽團隊的專家說這是中國野生長臂猿研究史上的奇跡。6個月是什麼概念?要知道,長臂猿群體習慣化時間一般需要花費數年。得知了這些,也讓熊有富感覺自豪了起來,一個山野村夫竟然也能為國家做貢獻,這也更加堅定了他追猿的決心。

2014年,長臂猿巡護監測隊正式成立,因為之前積累了豐富的監測經驗,熊有富成為了監測隊的核心巡護員。這些年的巡護中,他拍攝了近3000段長臂猿監測視頻。

從2011年至今,無量山大寨子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熊有富無數遍的足跡,10多年來,根據巡護軟件的記錄,他一共採集了75000多條行為學數據,走過了18750公裡的追猿路,手機裡也一一記錄著他的“猿”味人生。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句中描繪的美好畫面在無量山成為了現實。生命不息,保護不止,讓長臂猿的天籟之聲不成絕唱賦予了熊有富生命更高的使命和意義,這就是熊有富的武俠夢,他說自己要做那個一輩子奔跑在無量山,守護長臂猿的“俠”。(余婷婷、王瀟躍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