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鄉村振興呼喚青年醫生

2022年02月28日08:5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鄉村振興呼喚青年醫生

“袁奶奶,得堅持吃藥控制血壓。”今年春節前,錢亞萍和往常一樣到袁學仙老人的家中給她測血壓。錢亞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從2014年在一次入村健康宣講活動上和袁學仙認識后,她就是這裡的常客了,“我們把奶奶的身體照顧好了,在外務工的家屬才能安心工作,鄉村才能越來越有活力”。

“媽媽特別喜歡小錢醫生,一個月前就惦記著她來,還給她親手做了新鞋墊。”袁學仙的女兒張會仙向記者展示了一本簡易病歷卡,上面清晰地記錄了病情信息及用藥指南,“這是小錢醫生特意給媽媽做的,有她在家照顧媽媽,我們很放心”。

1988年出生的錢亞萍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紅岩鎮中心衛生院為數不多擁有本科學歷的青年醫生。2013年,她考入鄉鎮衛生院,成為基層青年醫生隊伍中的一員。

最初出診時,錢亞萍的診室裡一個病人也沒有,她隻能靠看書打發時間。有時好不容易來個病人,還沒出診室就把她開的診斷單撕毀了。一次,她為一名高血壓患者開了處方,但該患者第二天又來衛生院,希望年長的醫生為他診療,“還碰到一些‘久病成醫’,或是寧可相信網絡診斷的病人,我的自信心很受打擊”。

“除基礎診療外,基層醫療工作要做更多的是國家公共安全服務,如入戶隨訪、下村做健康宣講等。剛開始我們不知道怎麼開口,也不知道怎麼才能讓老百姓願意聽、聽得懂醫療健康知識。”樂麗芳也是2013年入職紅岩鎮衛生院的,和錢亞萍一樣,她來到基層最希望的是獲得老百姓的認可。

為了多和病人接觸,錢亞萍常去老醫生的診室學習,主動和病人聊病情,幾個月后她診室的病人明顯多了起來。為了讓健康宣講更接地氣,在解釋心血管系統疾病時,她就把血管比喻成村民熟悉的水管,把血管壁的血液沉澱物比喻成水漬。此外,她還四處打聽哪個村子辦客宴,一旦打聽到消息就背著血壓計、宣傳頁,去村民聚集的地方做健康宣講。

“以前下村做健康體檢,我們的設備是台式血壓計、血常規儀、心電圖機等。”9年來,錢亞萍深切地感受到紅岩鎮醫療事業的發展。村民健康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基層醫療設備也更加便攜、先進,“比如B超機變成彩色的,還增設了生化檢查儀器,衛生院全面使用信息化軟件系統,藥品種類也從100多種增加到600多種”。

新的儀器設備要求新的技能和知識儲備。這些年,錢亞萍的手機一直24小時開機。她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背誦醫療知識、7點半到達衛生院、晚上10點開始線上學習。2015年,她獲得雲南省昆明醫科大學本科學歷,並通過了國家醫師資格証考試。她還鼓勵紅岩鎮的其他鄉村醫生特別是青年村醫,積極提升專業素養,以便更好地服務百姓。

吉祥村90后彝族村醫麥桂娟就是其中之一。“吉祥村人口有3000多,是紅岩鎮唯一一個在半山腰的村子,很多村醫來了又走了,隻有我媽媽在這堅持了30多年。”麥桂娟畢業后,在紅岩鎮衛生院從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2018年,她回到吉祥村成了一名村醫。“錢醫生很支持我回來,還鼓勵我考國家醫師資格証。”

鄉村醫生有著“基層健康守門人”之稱,是村民“求醫問藥”的第一站。在錢亞萍看來,鄉村醫生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村民的獲得感,更決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醫療政策的貫徹實施效果,是鄉村振興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錢亞萍每月都會為村醫進行培訓,內容包含診療規范化操作、藥品使用注意事項等,村醫還能從中了解技能提升培訓和晉升渠道。據錢亞萍介紹,紅岩鎮12個村共有39名鄉村醫生,但人口卻有5.2萬人,“按照1:1000的比例原則,村醫人數遠遠不夠,所以更要管理、培養好已有的村醫。”

對於鄉村醫生隊伍的變化,麥桂娟的母親蔡素芬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以前村醫的收入多取決於接診量,一旦遇到村民賒賬看病,村醫往往要自己墊錢。“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新農合政策出台后,不僅村民看病花錢少了,我們的收入和退休養老政策也越來越好,國家給我們購買了養老保險,我女兒這樣的年輕人還可以通過考証轉為特崗醫生、獲得國家編制。”

在中國農村,像麥桂娟和她母親一樣的鄉村醫生有上百萬名。他們的前身是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赤腳醫生”。

近年來,脫貧攻堅使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村醫隊伍管理也日趨完善。例如,在政府指導下成立的“健康暖心——鄉村醫生項目”為基層培養並留住了一批優秀的鄉村醫生,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可及性,使農村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鄉村振興促進法》對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作出明確規定,提出要從多方面對鄉村醫療衛生的軟硬件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近期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二十五條規定,有條件的地方可提供村衛生室運行經費補助,分類落實村醫養老保障、醫保等社會保障待遇。

“我國衛生事業的每一次飛躍,從防治傳染病、寄生虫病,到防治慢性病,再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促進全民健康,都離不開基層醫生的貢獻。”彌渡縣衛健局副局長魯貴坦言,“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像錢亞萍、麥桂娟一樣的青年醫生回基層、扎根農村醫療事業,讓個人成長與基層醫療事業發展同頻共振!”(王姍姍   魏婉)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