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曲靖電網:迎風傲雪安穩保電

2022年02月22日16:4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月19日以來,雲南曲靖迅速進入“速凍模式”。2月22日,一些高海拔地區的氣溫達零下5度左右,曲靖供電局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組織各生產運維單位和縣區級供電局開展線路巡維等供電保障工作,截至2月22日中午,除了極少數配網線路出現故障搶修外,曲靖電網整體平穩運行,各項應急工作有條不紊,全市人民迎寒取暖得到有力的電力保障。

“這些,都得益於近年來的電網有效投資和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曲靖供電局規劃建設部經理趙貫超說。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曲靖供電局著力建設堅強電網,共投入33.07億元,建成35千伏至500千伏變電站7座,安裝直流融冰裝置5套。在配網側,新增變壓器5365台,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2665.58公裡,新增配變容量527兆伏安,安裝智能斷路器等設備2613套,同時,優化線路運維生產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應急工作效率。

浦瓊娥的擔心終究“多余了”

2月21日至22日夜間,曲靖市宣威市迎來此次“倒春寒”最冷的一夜。從頭天晚上就下起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一整夜。晚上8、9點鐘,原本熙來攘往的市區街頭,看不到一個人影。寬闊平坦的城區公路,稀疏的車輛如蝸牛般爬行。

凌晨4點,距離縣城六十多公裡外的東山鎮鎮雄村,睡不踏實的浦瓊娥再次起床,拿著手電筒三步一滑地向著睡屋旁邊的豬舍走去,當看到4窩小豬崽安穩地睡在保暖床上后,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是她入夜以來的第四次起床。

浦瓊娥是鎮雄村村民,去年,浦瓊娥夫婦倆投入40多萬在村子建起豬舍。現在養了四十多頭存欄生豬和12頭能繁母豬,近一個月來,相繼下了4窩共四十多頭小豬崽。

2月16日,在手機上看到新一輪寒潮來臨的消息后,浦瓊娥的心裡就繃緊了弦,一旦停電,四十多頭小豬隨時都有被凍死的風險。為此,5天來,她先后給東山供電所所長呂俊兵打了8個電話。雖然得到的消息都是不會停電,但她的心還是落不下來。

直到22日中午有陽光顯露時,村裡的電力供應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浦瓊娥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開始劃弄手機上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供電所說到做到,感謝他們!”

在浦瓊娥挂心豬崽保暖的時候,約1公裡外的格木村村民朱家德則悠閑自得。年近六旬的他,兒子兒媳都在曲靖市區務工,家裡就隻有他和56歲的老伴,帶著3歲的孫女。

寒潮襲來,祖孫三人就待在家裡的烤火器旁,無聊時看看電視。家裡電飯煲、電磁爐和電熱毯等電器一應俱全。做飯洗菜時,老伴用的都是電熱水器裡放出的熱水。

言及當下的生活,朱家德對供電部門聲聲言謝:“一是電網建設得好﹔二是電價低﹔三是供電服務態度好,把老百姓當親人。”朱家德說,前些年,村裡的電網網架沒有現在好,每到冰凍雨雪天氣經常停電,所以,他們主要依靠無煙煤過冬。而現在,無煙煤幾乎都用不上了,“煤炭二千多塊一噸,遠沒有用電便宜,而且還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

據了解,2018年以來的4年多間,東山鎮新增台變79台,變壓器容量6830千伏安,新建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導線一百多千米,供電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胡長周迎來了寒日“暖時”

22日上午11點,宣威市的雪花仍漫天飛舞。在東山供電所,19名員工有條不紊地開展著日常工作。除了增加線路特巡和覆冰觀測外,他們的工作和平常相比基本沒有太多變化。

辦公室裡的胡長周,在電腦上制作著報表,辦公桌下,一個取暖器散發的熱氣,讓他感覺不到一絲寒意。

“2018年之前,這種天氣是最苦最累最揪心的時候。”2005年就在東山供電所工作的胡長周,憶及前些年的抗冰保電,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個時候,隻要遇到冰雪,無論什麼時候,全所人員都得值班。胡長周還記得,2015年,他的妻子罹患肺癌,除夕當天,他早早准備了年夜飯,打算帶著孩子、陪著妻子好好過一個團圓年。下午5點,飯菜剛剛上桌,還沒端起碗來,就接到供電所電話:10千伏赤那河線故障,全村四百多戶人家停電。

當天晚上,胡長周、繆祥柳等10多人一直干到晚上11點。當雨雪造成的故障被排除,村裡亮起燈光,遠處的天空亮起綻放的煙花時,他們才在距離供電所二十多公裡外的山上吃起方便面。

這樣的經歷,胡長周、繆祥柳等人經常遇到,在長達13年的時間裡,他們都沒在家裡過過年。

而今,即便是冰雪天氣,隻要路上沒有覆冰影響行車安全,胡長周每天晚上都能回到17公裡外的家中。在他的照料下,老母親的風濕病和胃病得以緩解,雖已76歲高齡,但身體狀況較之前些年大為改善。

今年春節當天,東山鎮又遇到雨雪天氣,但胡長周得以早早回家,和從吉林、昆明讀大學回來的女兒、兒子,以及老母親,過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年”。

呂俊兵介紹說,今年春節冰雪天氣期間,東山供電所服務轄區實現了零故障、零停電、零投訴。而在2008年,10千伏上歪基線一條線路就倒杆30棵,10千伏西南路線倒杆9棵,沈家小河整台變壓器燒毀……

這次“倒春寒”期間,除了處於停產狀態的瓦路村磚廠專變(產權屬於客戶)因設備老化發生故障,供電所配合客戶開展引流線更換外,全所僅僅安排了13人,分為兩個小組,對風險等級相對最高的10千伏芙蓉線和10千伏赤那河線分別開展了一次特巡。“這兩條線路經過的地區海拔二千五百多米,森林茂密,積雪覆冰大,但即便如此,巡線工作也才開展了4個多小時。”呂俊兵說。

3個小時的工作,1分鐘搞定

21日晚間,位於宣威城邊的220千伏虹橋變電站辦公樓三樓操作室燈火通明,7、8名電力工作在電腦前,監控著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和設備覆冰情況。

凌晨12點左右,接到曲靖供電局直流融冰指令后,虹橋巡維中心技術負責人何洵和值班員尹正陽帶著工器具,去到變電站牆邊的三個刀閘下面,他們打開道閘操作按鈕的箱門,一個監護發送指令,另一人復誦指令並按了按鈕后,三個刀閘便緩緩升起,搭接到上面的線路節點上。整個過程一分鐘不到。

何洵介紹說,通過他們的此次操作,220千伏花山線將實現直流短路加熱,上面的覆冰就能脫落,進而保障線路的安穩運行。

何洵和何中陽所操作的直流融冰裝置,是曲靖供電局近年來安裝投運的。

據了解,2008年重大冰雪災害以后,在雲南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下,曲靖供電局大力探索直流融冰技術,2012年至2018年間,共安裝了5台直流融冰裝置,每台裝置可覆蓋2-3個縣區范圍。

而在2018年之前,每次融冰都要人工搭接頭、解接頭,一座變電站要投入40多人。融冰時,搭3個接頭需要30多人配合,1個多小時才能完成,融冰結束后,解接頭又需要四十多分鐘。“當時,整棟辦公樓都是人,但凡看得到的沙發、凳子上,都坐滿了人。”何洵說,2018年春節期間,因遇冰雪天氣,40多人在變電站熬夜待上一個星期,直到冰雪天氣過后才得以回家。

2018年以來,曲靖供電局在變電站大規模安裝直流融冰刀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1號,我們共開展了4次直流融冰,共涉及220千伏虹橋變的一把刀閘,220千伏花山變的2把刀閘和500千伏喜平變的1把刀閘。若在前幾年,這樣的操作需要30多人連續工作6、7個小時才能完成,而現在,隻需2個人總共10分鐘不到的時間就能搞定。”44歲的巡維中心工人何燕說。

這次冰雪天氣期間,巡維中心20人按照常態工作實行輪班倒。何燕等10人除了220千伏虹橋變外,還承擔著另外1座50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和10座35千伏變電站的運維工作。(杜明彥、溫嫻)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