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大理保護傳統古村落成效顯著

 
2022年01月13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大理保護傳統古村落成效顯著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東蓮花村 本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近日,記者從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了解到,大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認真組織編修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嚴格履行規劃審批程序,逐步建立形成“一個保護發展規劃、一塊保護牌子、一個管理技術導則、一個管理辦法、一個村規民約”的“五個一”傳統村落保護管理體系,成功申報為雲南省唯一、10個全國2020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州(市)之一,取得了顯著成效。

   地處雲南中西部的大理擁有眾多傳統古村落,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區就納入了秦王朝統一的封建國家,唐、宋時期分別出現了“南詔國”和“大理國”等地方政權,相繼延續500多年。新中國成立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提出“一帶三道十八廊”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示范帶、環洱海生態廊道、環蒼山國家步道、千年茶馬古道和沿蒼山十八溪生態綠廊),編制了《大理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示范帶總體規劃》,將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納入《打造名副其實歷史文化名城實施方案》和《五年行動方案》中,大力開展“歷史文化名城示范帶”建設。

   大理州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項目范圍包括大理市、賓川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巍山縣、南澗縣7個縣市,呈現“兩帶四區”的空間格局,以1.5億元中央補助資金為種子基金,以“以獎代補”為激勵方式,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范,通過茶馬古道保護建設、特色小鎮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美麗縣城建設、鄉村振興推進、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保護發展與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有機結合,已撬動社會資本9億元左右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吸引整合其他財政資金10億元以上,預計將撬動總投資超21億元。目前,7個縣市、67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范項目開工率超80%以上,項目進展較為順利。

   大理傳統古村落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大理州已累計投入3.7億元以上,對已經確定、挂牌的歷史建筑進行了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工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50%以上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護修繕,完成重要傳統村落內歷史建筑的確定公布、數據錄入和挂牌保護工作。比如,大理市鳳陽邑村、巍山縣東蓮花村、劍川古城等傳統村落通過開展傳統建筑保護利用,較好重現了傳統村落原有的古朴風貌,體現了大理特色。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為主線,大理全力整合多部門項目和資金,推動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傳統村落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項目的傾斜支持。部分傳統村落已實現村民就近轉移就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帶動了當地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以大理古生村為例,在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扶持農戶發展生態種植,帶動藥材、蔬果種植、鋼門窗加工等產業發展,目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全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大理大力培養民族文化傳人,開辦民族文化傳習班、講習所,組建白族扎染協會、洞經音樂和嗩吶表演隊,舉辦大本曲彈唱、扎染技能、白族“三道茶”表演培訓班等,倡導“雙語”教學,推進民族語言、民族歌舞進校園。

   大理堅定不移打“文化旅游牌”,努力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競爭力,在鞏固提升中持續開展歷史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重視鄉愁記憶的打造。以劍川縣沙溪鎮傳統村落群為例,沙溪鎮結合特色小鎮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利用和國家5A景區創建等工作,以寺登村為核心,聯動沙溪壩子各個傳統村落和其他村落,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和運營管理3大類35個項目,努力將優勢產業旅游產業培植成支柱產業,目前沙溪古鎮已進入國家5A景區創建預備名單。(記者 任維東)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