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孔雀棲居哀牢山

莽莽哀牢山
前不久回家鄉,聽村裡人說,在紅豆樹、小水井村一帶的深山密林中,有人見到綠孔雀了。我又驚又喜,我的家鄉雙柏,是雲南哀牢山中段東麓一塊地廣人稀、山高林密、遠離城市噪音和人為污染的土地,自古就是綠孔雀的家園。
早在2017年秋天,一條消息引得無數人關注:被稱為百鳥之王、中國神鳥鳳凰原型的綠孔雀在雙柏重現。據介紹,全球綠孔雀不到1萬隻,中國僅有500隻,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及鄰界的哀牢山中,雙柏境內有200多隻,僅在雙柏鄂嘉鎮空龍河一帶發現的就有20余群100多隻。綠孔雀體長180厘米至230厘米,屬大型雞類,雄孔雀羽毛為翠藍綠色,頭頂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綠色,呈紫銅色光澤,體態雄健,美麗異常,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為極危物種。
綠孔雀為什麼會在雙柏出現?哀牢大山中的雙柏森林茂密,是紅河源頭的重要綠色屏障、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海拔高差大,具有涼、溫、熱三帶植物區系成分,適於各種動植物生存。從衛星雲圖上看,哀牢山山川相間,峽谷縱橫,雄奇險峻,林海茫茫,猶如鑲嵌在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塊“綠寶石”,雙柏4045平方公裡的綠色沃土,又是寶石上最閃耀的部分。
據雙柏縣志記載,雙柏是古“濮人”居地,最初為土著民族彝族先祖“黑爨蠻”部落。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9年)置益州郡,雙柏為其24縣之一。知縣初來乍到,看到縣境內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森林,一時不知該取什麼縣名為好?當他看到縣治所在地靜樂庵縣衙門口有兩棵又高又大的古柏樹時,一下子來了靈感,取名雙柏,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以樹命名的地方名不虛傳。如果你走進這片神秘的土地,不管到哪一個鄉鎮,都會被青翠的綠色包圍。無數南來北往的游客、攝影家、畫家、作家詩人辛辛苦苦奔走數日,往往隻能看到哀牢大山一角,恨不能長上翅膀,像鳥兒一樣自由地起起落落,把神秘多姿的哀牢大山看個透、巡個遍。
雙柏縣境內三山鼎立,五峰疊翠,林海莽莽,到處山青林茂,秀水盈盈,翠鳥飛翔。綠是雙柏的“底色”。森林茂密,水資源就必然豐富,雙柏縣境內2325條河流泉溪星羅棋布,碧玉環繞,山林間潺潺流動的溪水、山腰上野性十足又活潑嫵媚的瀑布隨處可見。山水滋潤的土地,注定是一塊豐饒富足的沃土。芬芳四溢的花草,四季碧綠的樹木,清澈見底的流水,舒緩潔淨的白雲,一年四季的美景使人陶醉,也讓各種各樣的動物迷戀。
青山綠水醉了游人,也引來神鳥“鳳凰”。面對今天滿目的蒼翠,回顧過去,也曾有過傷心之痛。新中國成立前,山裡人刀耕火種,肆意毀林開荒,森林破壞極大。新中國成立后,在計劃經濟時代,雙柏的木材被大量採伐。那些年雙柏流行一句話“舞好‘金箍棒’(木頭),搖好‘芭蕉扇’(烤煙)”,烤煙需用柴烤,木材消耗量驚人。到1990年,雙柏縣活立木蓄積量下降為820.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下降為37.5%。山光、水枯、河流干涸,原來山清水秀的哀牢山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1998年9月,國家實行天然林禁伐,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成為人們的共識。雙柏縣有8個森工林場,過去完全以砍樹為業,禁伐后,工人們放下斧子鋸子,拿起鋤頭鎬頭,從砍樹人變成種樹人。20多年過去,到2017年底,雙柏境內森林活立木蓄積量2051.6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上升為84.3%,全縣實現林業總產值20.3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2500元,哀牢大山重新披上綠裝。
春天,乍暖還寒,數不清的野花競相開放,成千上萬的鳥兒從遠方飛來,在繁花似錦的大山裡嬉戲、歌唱,准備筑巢安家、繁衍后代﹔夏天,林木碧翠如洗,被雨浸透的大山像是突然蘇醒一般,黑木耳、香菇、雞樅等山珍一撥撥一批批冒出來,難怪人們把它命名為野生菌“王國”﹔秋天,層林盡染,瓜果飄香,各種各樣的果實引來無數的鳥兒在樹林裡美餐,小鬆鼠和一些叫不出名的小動物在樹下奔來跳去,森林成了動物的樂園﹔冬天,雖然寒風凜冽,但沒有積雪的哀牢大山仍是綠色一片,更誘人的是,紅艷艷的山茶花、野櫻花已悄悄開放。
如今,雙柏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資源總量、林地資源人均佔有量、活立木資源人均佔有量及生物多樣性指標均居楚雄彝族自治州、雲南省首位,成了綠孔雀、黑長臂猿、黑頸長尾雉等珍稀動物的樂園,被稱為“野生動植物王國”“天然的綠色氧吧”。“一身金翠畫不得”的“神鳥”又飛回來就是明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