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玉溪供電段技工張凱——

看聽測鑽 精准定位(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葉傳增
2022年01月12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聽測鑽 精准定位(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看周圍環境、聽地下噪聲、測准確位置、鑽孔洞修復……這是張凱總結出的“看、聽、測、鑽”檢漏四字訣。13年來,不論白天黑夜,僅靠一根聽音棒和一套電子聽音儀器輔助,張凱便能精准定位漏點,及時修復,累計避免水損耗達110多萬立方米。

深夜,在昆明火車站狹長的軌道邊,一名身穿亮黃色工作服、手拿細長金屬棒的瘦高背影格外醒目﹔每走幾步,他便停下身來,將金屬棒一端豎在地面,另一端貼在耳旁,神情專注地“偵聽”著來自地底的異響……

他叫張凱(見上圖,楊森攝),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玉溪供電段的一名聽漏工。深夜,當最后一趟列車發出后,張凱便穿上熒光防護服,戴上安全帽,拿上聽音棒、撬棒等工具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噪聲小,更容易聽出管道漏點。”張凱說。

“漏水分兩種,明漏和暗漏。看得見的漏水好修,但看不到的暗漏就難了。”張凱回憶:早年間遇到暗漏,老師傅會用螺絲刀或鋼管等金屬工具順著水管聽,費時費力,准確性也低。

2008年,單位購置了一批檢漏設備,張凱報名參加了專業培訓,僅用半年就學成出師,並總結出“看、聽、測、鑽”檢漏四字訣。

“看周圍環境、聽地下噪聲、測准確位置、鑽孔洞修復。”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每個環節都不容易。以“聽”為例,“不同材質管道的漏水聲傳導半徑不同,鋼管漏水聲的傳導半徑為60米,且聲音辨識度高,像水燒開的聲音。但有些管道的傳導半徑就比較小,隻有幾米。”張凱每次去檢漏前,要先了解該區域管道的材質。

張凱聽漏的全部家當,是一根聽音棒和一套電子聽音儀器。

聽音棒是一根長一米五的鋼制管,管頭有個銅片,聲音傳導上來能形成共振﹔電子聽音儀器由主機、探頭和耳機組成,收集、放大聲音的能力更強。在實際工作中,張凱將兩者結合著用,先用電子設備排查出漏水的大概區域,再用聽音棒一米一米找,直到精准定位漏水點。

在聽漏行業,誤差1米之內都符合標准。但張凱卻能把誤差控制在10厘米之內,甚至能准確辨別出管道的漏點。

“有人說聽漏工需要敏銳的聽力天賦,但我覺得是靠多聽多練。”張凱的手機音樂軟件裡儲存的都是各類漏水聲:有水泥管、鋼管等不同材質管道的漏水聲,也有管道接頭漏水、主管道破裂等不同情況下的漏水聲。閑暇時,張凱不聽歌不聽曲兒,翻來覆去聽的都是這些“噪聲”,用他的話說,“得讓耳朵保持敏感,避免生疏”。

為了保護聽力,張凱幾乎不去嘈雜的商場、街道和公園。“常年聽漏,耳朵上的功夫可不能丟。”張凱說。

冬天冷,但衣服不能穿很多,不然行動不便﹔夏天熱,污水溝裡惡臭難耐,還要承受蚊虫叮咬……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張凱經常拿著聽漏儀器四處巡查。張凱所在的玉溪供電段,擔負著昆明站、昆明東站等大型車站及列車的供水,700公裡的供水管道,張凱每天不停地徒步聽漏。

如今,專職從事這項工作的僅剩張凱一人了。對於不少年輕人而言,聽漏工作過於枯燥,但在張凱眼中卻十分有意義。以雲南客流最大的昆明站為例,最多每天有150多趟來自全國各地的列車在這裡停靠補水,車站每天用水1200立方米,如果有漏水現象不能及時發現並修復,一年下來,要流失上萬噸水資源。

精准定位漏點,及時施工修復,是張凱從事聽漏工作的最大成就。據統計,13年來,張凱累計避免水損耗達110多萬立方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2日 第 09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