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農墾局“1234”激活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臨滄市農墾局聚焦“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深化農墾改革為抓手,以推進產業發展為支撐,全面推動墾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一個目標”。緊緊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產業、大企業,不斷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干作用的目標要求,推動農墾改革在臨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推進“兩項行動”。組織開展農墾主要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專項行動。聚焦選良種、建良田、強科技、抓田管、防災害等主要措施,深入開展高產創建和高產高效模式推廣,全過程全環節促單產提升。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創新聯合黨建、服務聯合體等服務模式,開展全產業鏈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賺”,推動農墾系統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群眾增產增收、農場企業提質增效。
發展“三大產業”。立足墾區資源稟賦,按照“一場一策”“一場一品”產業發展思路,堅持做大基地、做強企業、做優品牌、做實培訓服務一體推進,持續抓好天然橡膠、茶葉、水果等重點產業發展,以生態膠園建設為重點,管護好8萬畝橡膠﹔以“茶葉+堅果+生態”模式,建好1.5萬畝綠色生態茶葉基地﹔以“基地+科技+農戶”模式,建好2.1萬畝優質水果基地,以科技為支撐,以綠色為底色,建好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為墾區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因地制宜發展“高、新、奇、特、優”熱作產業,推動墾區產業提質增效。
突出“四個重點”。圍繞農墾改革發展目標,堅持破立並舉、先立后破,扎實有效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讓企業真正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全面推進5個農場居民住房登記發証工作,逐步解決農場居民住房改革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增強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完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臨滄市農墾國有土地承包租賃經營管理制度全面規范,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加快發展,農場企業農業經營管理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明顯提高,農墾輻射帶動地方現代農業建設的能力明顯提高。提升農場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選好配強農場企業領導班子,把那些懂經營、會管理、有擔當的人員充實到農場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層,發揮其“鯰魚效應”。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建立按貢獻定薪酬的分配制度,進一步激發職工干事創業激情。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強化農場企業班子生產經營能力培訓,提升生產經營水平。(蔣正林)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