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無反顧的轉身
——臨滄市滄源縣多措並舉助力戒毒人員回歸社會

近年來,滄源佤族自治縣深入推進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理念的毒品問題治理工作,舉全力幫助戒毒人員回歸社會,打造具有“邊疆特色、佤山擔當”的毒品治理樣板,全力以赴筑牢邊境禁毒安全防線,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從吸毒者到禁毒志願者,一次生命角色的轉變
在滄源縣的邊境村寨,一場戒毒宣傳活動正在開展。
舞台上,禁毒志願者王某某飽含深情地唱著他的自創歌曲《邊防情》:“你似一片綠綠的山,給我一生暖暖的情,當我在迷霧的路上流浪,你把我牽到充滿陽光的路上……”
每一句歌詞都訴說著自己從吸毒到戒毒,再到成為禁毒志願者的心路歷程。他的歌聲,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每個人心中的鎖,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
王某某曾深陷毒魔的漩渦,失去了工作和家庭。在勐董邊境派出所民警的真情勸導和幫扶下,他成功戒斷毒癮,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回歸社會后,他創作出《邊防情》《愛民固邊頌》等歌曲,深入學校、社區、村寨演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勸解人們遠離毒品。
從吸毒者到禁毒志願者,義無反顧轉身的王某某,通過現身說法的方式,讓禁毒宣傳工作變得更加生動和具有警示意義。
實施多元化策略,助力戒毒人員回歸社會
小田(化名)因吸食毒品,2014年被滄源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查獲,2018年復吸查獲被送至強制隔離戒毒,2019年強制隔離戒毒結束后,到社區進行康復。社區康復期間,由社區民警、村干部、禁毒專干、家庭成員、村醫務人員組成的幫教小組,通過多次走訪、尿檢、循序漸進開展心理干預等,讓小田真正戒斷毒癮,慢慢克服心理自卑,找到工作,找回自信,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王某某和小田的故事是滄源縣禁毒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滄源縣在禁毒工作上多措並舉,不僅通過分級分類管控、網格化服務管理等措施,確保吸毒人員得到有效的管控和幫扶。同時,建立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站和村級禁毒工作機構,為戒毒人員提供了全方位的幫教和支持。通過打好戒毒工作“組合拳”,讓戒毒人員戒斷毒癮,克服心理障礙,重拾自信和生活的方向,回歸家庭、社會,開啟新生。
禁毒工作在於禁,更在於防
禁毒工作,打擊固然重要,但預防工作才是更為根本和關鍵的環節。
為此,滄源縣十分重視加強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不斷強化禁毒宣傳工作,建成1個開放式縣級毒品預防教育基地和3所省、市級毒品預防示范學校,以“典型引路”帶動全縣177所學校開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相繼將毒品預防納入課題進行深入教育,通過“小手拉大手”,進一步念好“禁販、禁吸、禁種、禁制”的“緊箍咒”。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認識毒品的危害,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近日,滄源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組織國門小學學生走進禁毒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一位學生說道:“通過參觀禁毒教育基地,我深切感受到毒品給親人、家庭以及自身帶來的傷害,我要爭當禁毒宣傳員,回學校之后將禁毒知識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同學,我們共同學習毒品知識。”
此外,滄源縣還在全縣范圍內組建了10支禁毒宣傳專業隊伍和95支農村禁毒志願者隊伍,發展禁毒志願者1225人,通過刊播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開展法規政策宣講等全方位、多視角、高強度的宣傳,切實從思想上樹牢廣大群眾的防毒拒毒意識和法治觀念。
禁毒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打擊和預防缺一不可。滄源縣將預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構建全面、系統的預防體系,從根本上減少了毒品對社會的危害。(程江 朱玲 張明瑞)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