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
臨滄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整體提升

近年來,臨滄市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和“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信息通、上下聯”的改革目標,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加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推進能力達標建設,筑牢基層醫療服務網底。借助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平台,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達標建設,全市94.12%的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基本及以上標准,26家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准,24家鄉(鎮)衛生院成功創建社區醫院,通過數居全省第一。
促進分級診療,加快形成有序就醫格局。充分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勢,持續完善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機制。2023年1至12月基層醫療機構縣域內上轉率(13.81%)較上年同比下降1.64%、縣域內下轉率(7.29%)較上年同比上升0.71%。
強化對口幫扶,建立上下聯動幫扶機制。醫共體總醫院根據基層實際需求進行多種形式、靈活多樣的業務幫扶,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2020年至2023年,醫共體總醫院幫扶指導衛生院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174項,帶教培訓2萬余場次。
加快信息化建設,初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各縣(區)醫共體均建成資源共享“五大中心”,推動醫共體內信息互聯互通,初步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總醫院為基層開展遠程會診指導32萬人次,有效減輕群眾往返費用負擔,讓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強化三醫聯動,有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通過實施醫保費用總額打包、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先診療后付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群眾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就醫體驗明顯改善,縣域內就診率由2012年的不到80%提高到90%以上,臨滄市人均預期壽命由2012年的69.97歲提高到2022年的75.34歲。(俸志剛)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