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獲季 田間土豆好“豐”景

雙江縣允俸村冬馬鈴薯採收現場。
眼下,正是冬種農作物收獲期,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冬馬鈴薯迎來採收季。
走進沙河鄉允俸村馬鈴薯種植地塊,伴隨著機械的轟鳴,一顆顆光滑飽滿、金黃鮮嫩的馬鈴薯被採收機從地裡翻出,鋪滿田壟,村民們正忙著撿、裝、封、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家種了10畝冬馬鈴薯,今天開始挖,由於雨水少和病虫害的原因,收成較去年有所減少,但我們對馬鈴薯這個產業還是很有信心的,明年還會繼續種。”種植戶李平介紹,他家種植馬鈴薯已經10多年了,種出來的馬鈴薯都是由雙江允俸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的,不愁銷路。
雙江允俸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7年,是該縣專業從事馬鈴薯種植的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合作社。經過17年的探索與經驗積累,合作社因地制宜篩選優良品種,並將現代化的馬鈴薯種植技術與傳統的種植模式相結合,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去年,合作社共種植冬馬鈴薯3600畝,經過近4個月的精心管護,目前全部進入收獲期。
雙江允俸馬鈴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主任袁忠蘭介紹,今年合作社種植的馬鈴薯品種V7,是結合雙江實際,經過認真篩選和實驗,選出的適合雙江氣候種植品種,今年已經是第二年種植了。
近年來,合作社通過生產機械化、產品銷售訂單化,統一良種、統一技術、統一病虫害防治、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兩化六統一”種管經營模式,大力推廣良種擴繁和栽培技術,打造了“忙孝無公害馬鈴薯”品牌。“我們這裡種出來的馬鈴薯品質很好,備受市場歡迎,銷售方面主要是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訂單銷售模式,把馬鈴薯銷到西安、武漢等大城市。”袁忠蘭說。
近年來,雙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冬種農業生產,大力推廣“稻薯輪作”種植模式,土地利用率不斷提高,農田生態條件逐步改善,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去年,雙江共種植冬馬鈴薯1.7萬畝,預計產量3.74萬噸,產值0.6億元。
據了解,為發揮機械化提升單產、節本增效的引領作用,在馬鈴薯採收季,縣農業部門還組織開展了馬鈴薯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主任李新華表示,開展此活動主要是為了以賽促訓、以賽提技、提質減損,全面推廣糧食機收減損技術,引導廣大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風採、做貢獻,全力保障和服務好農業生產,加快推進全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陳志強 劉鵬)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