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美好生活在雲南

雲南:聚焦“一老一小” 成就“朝夕美好”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3月20日09:0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通過人民網致信網友。信中說:“一年來,很多人問我‘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熱度’,更應該有生活的‘溫度’,特別是解決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問題才能讓老百姓的生活‘熱辣滾燙’。”

“一老一小”,牽動千萬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提及“一老一小”問題,並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

可喜的變化正在發生。“全省上下已行動起來了,採取多種形式在農村和社區建幸福食堂,90%的城鄉社區有兒童之家,很多老人就餐、兒童托育有了著落。”王寧在信中說。

在南華縣城的”幸福食堂“裡就餐的老人。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在南華縣城的幸福食堂裡就餐的老人。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幸福食堂 “吃”出“朋友圈”

“我和老伴住附近,平時不想做飯時就到這兒吃,價格不貴,味道也不錯。”3月17日中午,正和老伴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城一家素食餐廳就餐的段世明說。

老段今年62歲,在這家地處縣城中心的素食餐廳吃飯,他自己每頓出10塊,政府補5塊。“每頓二三十樣菜,菜品隨便挑選還管飽,10塊錢劃得來!”他邊吃邊說。

為啥政府給補貼?這家素食餐廳加挂了“幸福食堂”牌子,每餐每人15塊,政企合作后,60至69歲的老人到餐廳就餐,老人出10塊,政府補5塊﹔70至79歲的老人就餐,老人出9塊,政府補6塊﹔80至89歲的老人就餐,老人出8塊,政府補7塊﹔90歲以上的老人就餐,餐廳免費提供。

這家素食餐廳是南華縣首家幸福食堂,自2022年年底運營以來截至去年年底,有12171人次的60歲以上老人來此就餐時獲得補貼,每天平均有30余人次。

老年人來幸福食堂就餐,解決的不僅是吃飯問題,還解決了不少老人身心孤獨的問題。“老人聊聊家常,心情也舒暢。有些老人之間漸漸熟悉了,互相留了電話,有空還約著出去散散心。”負責南華縣幸福食堂運維的素食餐廳負責人王文娟笑著說:“感覺自家餐廳都快成老年人交友平台了。”

不隻南華,為解決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一日三餐問題,從2021年開始,雲南省政府每年要辦的10件惠民實事中,建設幸福食堂就在其中。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雲南已建成幸福食堂432個。雲南今年的目標是:建設幸福食堂100個。

要將幸福食堂這一具有公益屬性的餐飲服務項目長期辦好,還需要參與各方結合實際,探索建立“政府補一點、集體籌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政府兜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運行機制,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問題。

正在征求意見的《雲南省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便提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同時提出,省級財政對老年幸福食堂按照其供餐能力實行一次性建設分檔補貼6萬—20萬元,對老年助餐服務站點,按照不超過3萬元/個的標准進行補助。

彌渡縣一敬老院,老人集體過生日。楊文虹攝

彌渡縣一家敬老院為老人過集體生日。楊文虹攝

織密網絡 守護最美“夕陽紅”

幸福食堂解決的是老年人就餐問題,給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解決的則是他們出行“第一步”問題。近年來,雲南省政府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補貼、引入社會資本、業主眾籌等方式,在老年人比例高的老舊小區、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

昆明市官渡區關上街道關嶺路89號院是個建了30年的老舊小區,小區老人多,上下樓不方便,社區黨委牽頭,物業管理委員會組織動員,決定為小區加裝電梯。前年年底,經過6個月施工,小區5部電梯運行,老人們搭上了“幸福梯”。

老年人特別是特困老年人的日常護理同樣讓人牽腸挂肚。近年來,雲南省健全城鄉特困老年人供養服務制度,完善基礎供養金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特困老年人“應養盡養”。

春日裡,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苴力鎮敬老院,老人們有的在鍛煉身體,有的在擇菜幫廚,有的在菜地裡澆水。“我們結合老人的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把他們分到生產組、種植組、幫廚組,讓老人既鍛煉了身體,又體現了自我價值。”苴力鎮敬老院工作人員說。

苴力鎮霧本村73歲的白象從老人,來苴力鎮敬老院已有13個年頭。“正餐四菜一湯,早點不重樣,工作人員時時關心,生病有專人照顧,就算是子女也難做到。”白象從說。

2019年以來,彌渡縣先后投入560余萬元,對6個鄉鎮敬老院提升改造,完善養老機構“硬環境”,真正讓有集中供養意願的老年人老有所養。

除了公辦養老機構,近年來,雲南抓住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達1.42萬個。

在南華縣城龍泉廣場跳舞的老人。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在南華縣城龍泉廣場跳舞的老人。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昆明市五華區華山街道翠湖西路社區位於昆明主城區核心區,社區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30%。近年來,翠湖西路社區黨委引入專業養老服務企業,初步構建起“黨建引領 康養翠西”養老服務品牌。

比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精神慰藉、上門探視、生活照料、幫扶救助等服務,還提供了舞蹈、藝術朗誦、合唱、太極、書法等精品課程,滿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雲南省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底,全省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更加可感可及﹔每個縣、市、區建有1所兜底保障養老機構,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總體達到65%﹔全省每個街道至少建有1所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及設施覆蓋率達到90%。

暖心護航 點亮孩子美好未來

一頭“夕陽”,一頭“朝陽”,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

“小朋友們,誰能告訴我草莓是什麼樣的?”

“老師,草莓是紅色的。”

“它的葉子是綠色的。”

“它的身上有很多的芝麻點點。”

“小朋友們說得都很棒。今天,我們就用彩色粘土來做‘一籃草莓’,我們趕快開始吧!”

3月中旬的一天,在南華縣龍川鎮龍泉社區兒童之家,管理員李政鳳正帶著小朋友們在做創意手工,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龍泉社區兒童之家位於南華縣城中心的龍泉廣場,室內設有課外閱讀、體育運動、書法美術、才藝展示、心理咨詢5個功能區,每天19點至21點面向所有兒童免費開放,並定期有專業老師開展特色課程、親子游戲、知識講座等多樣活動,自2013年成立以來深受家長和小朋友的喜愛。

在龍泉社區“兒童之家”,老師在教孩子們跳舞。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龍泉社區兒童之家,老師在教孩子們跳舞。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雲南各地推動資源整合共享,用兒童幸福帶動家庭和諧。特別對缺乏情感陪伴的留守兒童,今年年初,雲南省民政廳、省委網信辦等13家部門聯合印發《雲南省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探索建立更多更好的服務模式,讓孩子們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得到更多關愛。

“我有了一個‘新家’,在這裡,天天都有小伙伴和輔導老師陪伴。”家住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鎮新興社區的四年級學生曾同學高興地說。曾同學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一家三口一年裡團聚不了幾回,他口中的“新家”便是社區去年成立的少年兒童之家。

“在家無人看管,外出不放心”是留守兒童家庭的現實困境,勞務輸出大州文山州整合利用村(社區)現有公共空間,選強配齊工作隊伍,統籌社會資源,推進少年兒童之家建設,基本實現對留守兒童全學期、全時段的關愛服務。

拿新興社區少年兒童之家來說,除提供日常作業輔導外,孩子們還可在周末和假期,以思政教育、科普宣傳、文體活動、作業輔導和勞動實踐等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實現留守兒童關愛全覆蓋。

“一老一小”,溫馨相伴。2024年,雲南將持續健全相關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為“一老一小”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並明確提出“雙提升”:提升養老服務保障能力,提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質量。

“我們認為,‘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不僅要讓來雲南的人們體驗‘有風的地方’,也要讓在這裡的人們的生活‘樣樣好’。”省委書記王寧在通過人民網致信網友時表示,雲南將不遺余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等群眾關心期盼的事,讓“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成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