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第一生產車間”建在田間地頭
——精品咖啡在臨滄之基地篇

在瀾滄江畔,在崇山峻嶺之間,咖啡熟了,紅了枝頭。在春日的陽光下,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一車車載滿咖啡的車輛穿梭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臨滄咖啡產業告別“嚴冬”,迎來了“春天”。
2012年,臨滄開始規模化推廣咖啡種植,隨著咖啡進入挂果期,咖啡市場卻步入了“嚴冬”,咖啡鮮果收購價格一度滑落到1.6元一公斤,農民種植咖啡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挫傷。幾經沉浮,隨著咖啡市場的逐漸回暖,收購價格上升到4.8元左右一公斤。2023年,全市咖啡種植面積穩定在23.29萬畝,咖啡豆產量2.23萬噸。
臨翔區圈內鄉細博村的農戶楊紹春正是從2012年種植咖啡堅守下來的代表。近日,夫妻倆正忙著採摘咖啡,他家種植了十二三畝咖啡,進入挂果期的有六七畝,這兩年咖啡種植收入也穩定在1萬元左右。楊紹春告訴記者,等到全部挂果,收入還會翻番。
臨滄地處全球咖啡種植的黃金帶,是全省咖啡重點產區之一,是全國最適宜發展咖啡產業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高品質咖啡的生產區域之一,是生產特硬咖啡豆和高果酸味咖啡豆的理想區域,被專家論証為最適宜小粒咖啡生長的優勢產區,獲得“中國精品咖啡豆示范區”“中國精品咖啡核心產區”稱號。臨滄熱區資源豐富,屬於北熱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海拔1300米以下的熱區資源有880萬畝,咖啡種植覆蓋8縣(區)50個鄉(鎮),已成為全省第二個咖啡主產區。
將“第一生產車間”建在田間地頭,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運營是臨滄發展咖啡產業的模式。
圈內鄉沿江屬熱區氣候,沿江都是咖啡種植村,雲佳咖啡庄園就建在瀾滄江邊。“以精品咖啡庄園的形式帶動咖啡產業的發展,帶動周圍農戶一起發展,一起做精品。”庄園負責人王家強告訴記者,庄園已建成高標准示范基地200畝,以“公司+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臨翔區博尚鎮、圈內鄉、平村鄉和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忙糯鄉4個鄉(鎮)農戶和合作社種植8000畝。2023年,公司還聯合合作社,成功申報認証有機咖啡基地1500畝。
雙江縣1300畝咖啡基地獲綠色認証,建成瑰夏(Geisha)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700畝,咖啡精品率提高9.4個百分點。榮康達咖啡庄園通過雲南省“十大精品咖啡庄園”認定,並入選雲南省6大精品咖啡休閑旅游路線。鎮康縣引入企業投資建設哈裡精品咖啡庄園,正在打造集咖啡種植、加工、體驗與文旅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園區。
獨特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栽培管理、先進的加工工藝使臨滄成為中國精品咖啡的獨特產區。近年來,臨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推動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採取“六個一”工作機制,以精品化、庄園化、品牌化推進臨滄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示范應用,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構建“院士專家團隊+市級科技人員+縣(區)級科技人員”的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推進茶、糖、果、林、牛、中藥材、咖啡、蔬菜等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解決咖啡在良種繁育推廣、標准化管護、規范化採摘、規模化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臨滄依托現代農業咖啡產業技術體系科研團隊,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熱經所、德宏熱作所等科研團隊合作,結合各縣(區)實際,在現有基地基礎上,科學、合理劃定咖啡種植優勢區域,做好種植規劃,科學解決好咖啡地和耕地的矛盾問題。按照區域適宜化的要求,重點對集中連片規模在500畝以上的咖啡種植基地進行新建和提升改造。
鎮康縣以卡蒂姆7963、P4系列和薩奇莫389、390、402系列為主,推廣良種良法種植,良種推廣率達100%,在哈裡、忙丙等地建成精品咖啡庄園2個,實現咖啡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目前,全縣咖啡種植面積達3.4萬畝,覆蓋7個鄉(鎮)1.4萬戶農戶。
“瞄准咖啡產業發展的廣闊市場前景,積極探索咖啡產業發展新模式,以提高咖啡精品率為抓手,著力在推廣良種良法、建設精品咖啡園、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雲縣后箐鄉上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安瓊表示,2024年,全村咖啡種植面積2650余畝,年產值預計實現400余萬元。上台村通過採取擴大種植規模、強化田間管理等措施,有效提高咖啡產量和質量,加快發展咖啡精加工,讓村民在種植咖啡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真正使咖啡樹成為村民的搖錢樹、致富樹。
臨滄還以縣(區)為單位,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等項目,加大綠色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測土配方精准施肥等提質增效技術和噴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生產機械化等設施裝備,新建、改造和提升綠色、生態、精品咖啡基地。
臨滄精品咖啡協會負責人表示,協會將緊緊圍繞中國精品咖啡強市建設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帶領會員單位一起持續開展精品咖啡高抗、高質、高產新品種引進、試驗和繁育,持續推進新基地開發和老咖啡園提質改造﹔持續加強培訓和引導,提高種植、管護咖啡的技術和水平,提高基地產量和質量,切實把“第一生產車間”建到田間地頭,為臨滄精品咖啡品牌鍛造打下堅實基礎。(李強斌 陳龍 王宏斌)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