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打好“創訓養”文旅三張牌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備受關注,其中包括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提出要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文旅產業大有可為。
臨滄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近兩年,文旅人氣在線,《UP耿馬》成為流量黑馬、佤山足球少年不脛走紅、《司崗裡的呼喚——本真與前衛的對話》登上世界音樂舞台、冰島茶漂洋過海亮相戛納……臨滄能爭得一撥又一撥流量的密碼,來自於臨滄發揮人文生態、民族文化和地緣特色資源優勢,堅持打造集文化創意、體育競訓、休閑養生於一體的“創訓養”基地,帶動全市旅游高質量發展。
臨滄有春的眷顧。北回歸線穿境而過,450米至3429米的海拔,催生了四季如春的氣候﹔70.2%的森林覆蓋率,孕育出每立方米空氣中高達3000個以上的“治療級”負氧離子含量,成為戶外運動健身、生態休閑康養的理想之地。
臨滄有文化的浸潤。西南邊陲的臨滄,有24個民族在瀾滄江邊世代生息繁衍,多元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古老神秘、和諧共生、開放獨特成為臨滄的文化基因,不斷吸引著探訪者的到來。
臨滄有茶的滋養。臨滄是世界茶文化起源中心之一,從古到今,臨滄人與茶相伴、以茶為生,茶文化底蘊深厚。作為茶的故鄉,茶葉面積和產量中國之最,全國每3杯普洱茶中就有1杯來自臨滄,每5杯紅茶中就有1杯來自臨滄。具有文化屬性和養生屬性的茶成為臨滄文旅的獨特存在,游客在臨滄可盡享茶生活。
“滄源好多景區真是一票難求。”今年大理鶴慶雪鬆先生一大家子組團來臨滄過春節,雖然大年初三錯過翁丁古村落,但他說班鴿彌補了錯過翁丁的遺憾。臨滄之旅不虛此行。走茶山、觀雲海、品地道美食、感受淳朴民風民俗……在他看來,臨滄旅游不再是“走馬觀花”,變成一種“深度體驗”。
滄源佤族自治縣糯良鄉班鴿村,是臨滄“創訓養”中的一枝新秀。
“班鴿”在佤語中寓意為愛情棲息的地方,這裡地處勐來大峽谷,被千年崖畫和原始天坑群包圍,氣候宜人,景色別致,兩側峰巒疊嶂,古老的董棕林散發著原始之美,宛然一幅自然天成的國畫長卷。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和神秘詩意讓班鴿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不斷吸引著傳媒企業、網紅大咖、創作團隊等入駐,發展集影視傳媒、創意生活與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文化傳媒創意產業。
“很多游客說滄源既美麗又神秘。”班鴿村村民衛葉梅夫婦開的農家樂裡,每天都會接待很多游客,這兩年班鴿村的人氣越來越旺。聽說政府將利用勐來大峽谷氣候宜人、海拔高差適宜的優勢,打造一條詩情畫意的峽谷馬拉鬆賽道的計劃。對此,衛葉梅夫婦充滿期待。
臨滄把滄源作為全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引爆點”,全面優化設施、旅游功能和產業布局,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推進旅游業與健康、體育、文化、教育、現代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滄源幸福邊境運動會、鎮康中緬運動會、雙江國際射擊射箭賽等品牌賽事。探索建立“佤山少年”培養體系,推動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轉變。引進市場主體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體育競訓、休閑養生產業。
茶旅融合是臨滄休閑養生產業的重要版塊。
立春后,“伴山茶旅”主理人楊光翠就著手策劃春茶季開採節文旅活動。“伴山茶旅”在臨滄專做各類茶山游定制,通過“管家+領隊”的服務模式增強游客茶文化體驗感,傳播臨滄茶文化。楊光翠說,目前,推出的冰島昔歸尋茶之旅、佤山尋茶之旅、滇紅茗茶尋根之旅這幾條線路都特別受游客歡迎和推崇。
臨滄正積極探索“旅游康養+戶外運動+賽事體驗”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依托國家森林公園、名茶山,以“集結賽”的形式打造“古茶佤鄉”體育品牌﹔依托山地、河流,打造皮劃艇、漂流、越野跑等賽事項目﹔依托茶馬古道、美麗鄉村,推出茶旅康養、鄉村旅游等精品線路。去年,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7個村被評為雲南省最美鄉愁旅游地。
“創訓養”文旅路徑,讓臨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的能力增強,文旅、農旅、體旅、康旅等旅游業態更加成熟,一幅多彩而生動的臨滄旅游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借文旅新機,展臨滄魄力,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查海霞 趙淑萍)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