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開放臨滄大有可為

2023年05月23日10:05 |
小字號

一大早開市,南傘口岸邊民互市交易市場內就開始了熱鬧、繁忙的一天,貨物進關出關,人流你來我往。晚上7點,鎮康縣七組邊民互市專業合作社委托代理負責人李宏還在邊民互市貨場查驗第二天要出關的日用百貨。“開展邊民互市貿易,利民富民。”李宏說。

2023年4月12日,橫跨薩爾溫江的中國援助緬甸滾弄大橋成功合龍,接下來,將進行路面鋪筑、交通安全設施安裝和綠化工程施工,預計今年6月竣工通車。屆時可承載70噸的貨車通行,將對中緬兩國的人員往來和交通物流提供便利,更好地促進兩國經貿發展。

臨滄作為我國通往印度洋陸上通道的重要節點,千百年來,無數的絲綢和茶葉從這裡走向世界,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邊民互市貿易繁榮、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人文交流持續深入……近年來,臨滄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高水平沿邊開發開放的重要決策部署,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在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工作中先行先試中,積極作為,切實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夯實交通基礎,不斷提高內外聯通水平

臨滄至清水河鐵路是中緬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4月18日,國鐵採購平台網站發布《臨滄至清水河鐵路勘察設計項目招標公告》,標志著臨滄至清水河鐵路正式進入初步實質性建設階段。

開放,是時代之勢,也是發展之需。臨滄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臨滄與緬甸山水相連,世代比鄰而居,胞波情誼源遠流長。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290.791公裡,有1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3個對緬開放口岸、19條貿易通道,經臨滄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是雲南乃至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的陸上通道。

以往,這條中國連接印度洋最近的陸路通道因基礎設施落后而不被關注。長期以來,臨滄市把深化對外開放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舉全市之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交通建設取得了飛躍式進步,全市內外聯通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臨滄從沒有一寸高速公路和鐵路,一躍成為雲南省第四個同時擁有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水運航道的州(市),有力支撐了臨滄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以及項下的高速公路、鐵路建設,同時全力推動鳳慶至巍山高速、雙江至勐省高速等路網以及和昆明周邊州(市)的連接工程。近期臨滄市將力爭實現鐵路運營裡程達300公裡以上、高速公路運營裡程達1000公裡以上,同時實現三個機場通航、447公裡水運通道通暢,實現高速公路多、鐵路多、機場多、水運裡程多的“四多”綜合立體交通格局。

正是基於立足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的前提,臨滄解放思想、敢想敢試,開啟了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的大膽探索實踐——2021年8月,一批貨物集裝箱自新加坡啟運,抵達緬甸仰光港后,通過公路運輸由臨滄清水河口岸入境,經鐵路運輸網抵達成都。目前,新通道已成功運行“重慶-臨滄-緬甸”“四川德陽-臨滄-緬甸”“深圳-臨滄-仰光-印度”等海公鐵聯運國際線路,實現海公鐵、公鐵多式聯運1700個標准集裝箱,2023年有望實現雙向運輸1萬個標准集裝箱。

新通道的打通,實現了印度洋方向陸海大通道建設的“破冰之旅”。

目前,臨滄市一方面發揮背靠國內大市場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發揮區位優勢,吸引更多的資源配置到臨滄,臨滄的對外開放呈現出“推窗向洋、擁抱大海”的新態勢。

擴大“朋友圈”,打造開放新高地

高架塔吊在空中揮臂,運輸車在工地穿梭,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碌……今年開春,臨滄市各大企業工廠、項目工地緊跟春天的腳步動了起來。

春節收假后第一天,雙江縣城郊正在興建的雙江天福茶業有限公司項目施工現場已是一派火熱的建設景象,這是2022年8月,雙江縣與天福集團旗下天元(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書后的實質性進展﹔

在鎮康縣南傘園區農特產品進出口加工產業園一期4號倉儲用房正在加緊施工,一排排已初具雛形的鋼架結構標准廠房在陽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2月5日,雲縣滇西產業園火車站物流園區迎來了山東高速(廣大儲運)高標准倉第一車白糖入庫﹔

在鳳慶縣,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進駐后,與鳳慶縣共同開發優質中藥材,把優質中藥材推向市場﹔

……

吸引這些新朋友前來的,是臨滄沿邊的開發開放優勢、豐富的產業基礎和優質的營商環境。

隨著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的推進,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考察團接踵而至,天福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華電集團、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好醫生藥業集團、正黃集團等一批大企業落戶臨滄,共享新機遇,共謀大跨越。

大力“引進來”,也要積極“走出去”。

2022年6月9日,臨滄市黨政代表團赴四川德陽進行招商﹔

2022年6月15日,臨滄市黨政代表團前往廣東深圳、佛山順德開展招商引資考察活動﹔

2023年3月29日至30日,臨滄市“臨品出滇”背包市場業務洽談訂貨會走進深圳市、廣州市﹔

2023年4月27日至28日,臨滄市第二期“臨品出滇”背包市場業務洽談訂貨會在上海市崇明區、奉賢區舉行。

第四屆緬甸(臘戍)-中國(臨滄)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暨緬甸(內比都)-中國(臨滄)經濟貿易展洽會,將於2023年5月25至28日在緬甸內比都市舉辦,以臨滄市為主的中方代表團將派出由150多名成員組成的經貿代表團赴緬參展﹔

……

“引進來”讓更多人了解臨滄,“走出去”讓臨滄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近年來,臨滄大力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以企業先行、文化先行、民心先行、地方先行“四個先行”推動對緬開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臨滄對緬開放迸發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開放,是與世界共贏的胸懷。在連續成功舉辦三屆“邊交會”並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第四屆邊交會將在緬甸內比都舉辦,屆時,除了臨滄,還有來自雲南、山東、四川、重慶、廣西、江蘇、福建、廣東、河南等省(市)的80余戶企業500多種產品將集體亮相邊交會。“邊交會”已成為臨滄深化對緬開放的重要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市內外企業都希望借助“邊交會”的平台,參與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的建設。

與此同時,臨滄市不斷加快推進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以“一體化”的思路、“開放”的措施、“共享”的形式,探索跨境園區聯動共建模式,通過理念對接、規劃對接、設施對接、功能對接、產業對接,共同規劃、共同建設面向東盟的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打造中緬產業發展共同體﹔

加快推進緬甸大學生創業園建設,隨著創業園投入運營,建立了3個園外創業合作基地,入駐14戶企業、7個省級創業平台和3個緬籍大學生創業項目,該園區成為臨滄對外開放的重要渠道和載體﹔

……

政府敢為善為,企業敢闖敢干,臨滄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為臨滄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積極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提供了重要支撐。

積極作為,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今年4月,首屆臨滄·百國華僑華人聯誼會及其主要活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招商推介會在臨翔區舉行,來自五大洲84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嘉賓出席,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以線上形式參加,共謀合作發展之計、共商互利共贏之策,共同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

敞開大門、打開窗戶,新鮮空氣才會源源不斷,發展的新動能才會持續涌動。

臨滄堅持機制創新,充分依托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不斷打開擴大交流合作“大門”,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對緬共商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初步構建了“144”對緬工商合作機制(“1”,即設立了中緬商務理事會臨滄工作站,“4”分別為:在鎮康、耿馬、滄源、臨滄邊合區設立了中緬商務理事會4個工作點﹔在緬甸內比都、曼德勒、臘戍、滾弄設立了4個商務代表處)。

臨滄創新方式在口岸國門與緬甸進行互不入境見面會商會晤,鞏固政府間互訪會晤機制,深化雙邊政策溝通,積極推動清水河口岸、南傘口岸擴大開放,與臘戍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把同緬甸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加強產業合作增加邊民收入,推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等交流合作﹔

隨著臨滄首家對外勞務合作經營企業獲批,臨滄市對外勞務合作經營實現零突破。緬籍人員入境服務管理中心運營更加高效規范,為入境緬籍邊民提供職業介紹、健康體檢咨詢、務工權益維權等“一站式”服務。

同時,臨滄市緬北農業開發合作成果持續鞏固。目前,臨滄市替代企業穩定在12戶,替代品種擴展至甘蔗、橡膠、玉米、稻谷、核桃、堅果和茶葉等11個品種,種植面積108萬畝。

在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工作中,臨滄一直在努力,一點點前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碩果累累。

今年1至2月,全市各口岸貨運量達41.02萬噸,同比增長137.7%,其中,出口17.87萬噸,同比增長486.52%,進口23.15萬噸,同比增長62.9%﹔出入境商品總額2.3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18%,其中,出口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35.33%,進口0.75億美元,同比增長75.16%。

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節點之一,臨滄將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凸顯在共建“一帶一路”和“輻射中心”建設中的地位和優勢,在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大通道上作出新的“臨滄貢獻”。

乘開放之勢,聚發展之能。未來可期,臨滄積極努力,必將大有可為。(張紅林)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