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中国大理·乡村振兴进行时

板栗丰收 绘就美丽乡村图景

2024年02月04日14:29 |
小字号

立春时节,走进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寺前村,只见道路两旁的白族民居在板栗树的映衬下更显静谧和安宁。寺前村土质肥沃,气候宜人,自然禀赋优越,种植板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初秋,寺前村古栗树的树枝头缀满了毛茸茸的栗球。熟练的农民会先摇晃树枝,让成熟的栗子顺势掉落下来。不能自然掉落的,借助竹竿也能摘下来。凭借远近闻名的板栗,当地村民每年可以增收数十万元。

栗农采摘的板栗,潘怡融摄

栗农采摘的板栗,潘怡融摄

“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大量客商上门收购板栗,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卖出好价钱。板栗分大小等级,大的卖5、6块钱一斤,小的有3块多,价格不等。”收购处的工作人员说。

过去村民们自发种植,板栗的品种杂乱、产量也不高。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党员示范、大户带头、散户跟进”的模式。收购点有不少兼职分拣、打包的人员,这些工人多是附近的农户,烤烟收购季节结束后,他们工作时间自由。

谈起种植板栗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栗农周丽最有发言权。2012年,依托宾川县烟草专卖局出资补贴乡亲们修建的水沟水窖,周丽迈出了种植板栗的第一步。12年过去了,这一颗颗绿色的“小刺球”已是她的“金果果”。“种板栗很划算,管理投入少,我家种了7亩多,今年年成好,亩产量达400余斤,按当前6块左右的价格来算,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近两成。”正在忙碌的周丽满脸笑容地说。

寺前村板栗树众多,且历史悠久,其中最古老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如今,寺前村的古板栗树不仅得到保护,还成为了全村的特色景点,每天都吸引了无数游客。

现在寺前村已发展农家乐、民宿26户,有旅游产品经营户28户、农特产品加工户1。小小的板栗,成了寺前村农户的“致富果”,更是支撑当地乡村振兴的“钱袋子”,绘就出美丽乡村图景。(潘怡融)

来源:大理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