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家门口”的“务工潮”

2023年11月29日19:20 |
小字号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李绍平哼着悠悠的小调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多亏赶上好政策,咱们把土地流转出去了可以赚租金,还可以到流转的土地里干活,每个月的收入可比去外地打工高多了。”他说。

李绍平今年50岁,家住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以前夫妻俩靠种地供孩子读书和维持生计,孩子高中毕业后赶上外出务工的潮流,二人决定一起到浙江打工。

外出这几年,家乡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集中土地规划发展产业,村委会和烟草部门引导鼓励村民把土地流转出来集中规划,开展“烤烟—小麦—豌豆”轮作。当村里来询问意见时,夫妻二人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土地有人管理,每亩还可以收租800多元,我们外出务工也放心。”

5月李绍平与产业工人们在烟田里劳作(王润玲摄.jpg

李绍平与产业工人在烟田里劳作。王润玲摄

“总在外面漂着也不是办法,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不好也没人照顾。”李绍平心里有愧疚,夫妻俩决定返乡。

烤烟是温泉镇的一项特色产业,在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引导下逐步朝着适度规模种植的方向发展。针对规模化种植后生产用工紧张和零碎化问题,合作社充分发挥其优势,培养起一批专业技能水平高、长期稳定聘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批务工岗位,既解决了“招工难”“招工贵”问题,又解决了村民的收入问题,当地一时之间掀起了家门口的“务工潮”。

 “听说村里要组建产业工人队伍搞专业化服务,我们就主动报名了。烟站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合作社根据生产节令安排我们到片区有用工需求的农户家。以前种烟我是农民,现在种烟我变成了工人。”李绍平和村民们从此有了新“身份”。

“回家后不仅赚了土地流转的地租,每年开春打工种豌豆,到年底还有一季就是种小麦,每个季节都有活干,一年算下来,我们夫妇两个加起来净收入接近4万多元;加上采茶和养殖收入,每年能有8万多元,一直挂念的老人也能照顾到了。”李绍平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整合,一方面解决了当地生产季节用工难题,提升了专业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为返乡人员和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渠道,实现村民和产业工人互惠双赢。下一步,村委会和烟草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更具竞争力的收益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回流,最终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工潮”。(王润玲)    

来源:保山市烟草专卖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