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楚雄

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4月28日12:57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涨价啦、涨价啦……今年青豌豆的收购价格又上涨了,好的可以达到12元一公斤,平均差不多5.6元一公斤。”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高桥镇西菊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美贵激动地说。

眼下又到了青豌豆的收获季,走进西菊拉村,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采收青豌豆的忙碌景象。

西菊拉村地处楚雄州东北部偏远山区,距武定县城70公里、距集镇25公里。以前,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烤烟采收结束后的5个月时间里,耕地很少种植小春作物,大都闲置。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村里实现了道路“村村通、户户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西菊拉村逐步形成了以“烤烟+青豌豆”的融合发展模式,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村民正在采摘青豌豆。王菊华摄

村民正在采摘青豌豆。王菊华摄

产业帮扶带动经济增长

驻村工作队员刚到西菊拉村时,了解到烟叶采收结束后只有少部分条件较好的土地种植青豌豆、大麦等作物,其余大部分都闲置。为充分挖掘烟后闲置土地生产潜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驻村队员绞尽脑汁、四处奔走。

经过认真分析和充分论证,结合当地实际和市场导向,烟草部门决定帮助西菊拉发展烟后青豌豆产业。2021年,投入3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西菊拉村民购买了2万公斤青豌豆籽种,惠及6个村民小组100余户农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籽种有了,种植技术也得跟上。当地请来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村民种植青豌豆,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一起边学、边做、边探讨,渐渐成为青豌豆种植的行家里手。青豌豆可收获两季——冬季和春季。2021年,西菊拉两季青豌豆共种植1600亩,实现产值250余万元。

西菊拉下村村民姑占权介绍:“以前烤烟采收结束后,我家的土地只是零星种点青豌豆,大多基本闲置,收入很少。自从烟草部门免费给我们提供籽种、教我们科学种植青豌豆后,我家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才发现这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去年烤烟采收后,他们家一共种了18亩青豌豆,除去地租和成本,纯收入5万多块,一亩收入3千多块呢,是我们村青豌豆种植最多、收入也最多的一户。”西菊拉下村小组小组长杨文先说。

“我们村去年卖烟收入有440多万元,加上青豌豆的200多万元,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种植青豌豆的种植队伍中。像姑占权这样种植青豌豆的农户共有65户,而且我们村种植青豌豆甜度高、品质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何美贵说话间,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村民正在采摘青豌豆。王菊华摄

村民正在采摘青豌豆。王菊华摄

打通销路“脉络”稳增收

青豌豆丰收,但要卖出去才能实现增收。西菊拉村距离集镇较远,交通不便,如何畅销青豌豆成了难题。

“我们村到集镇来回车程要一个半小时,一来交通不方便,二来增加了运输成本。要是能在村里就把豌豆卖了就好了。”何美贵期盼地说。

乡村如何振兴?得从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开始。得知这一情况后,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安排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为西菊拉村建盖了交易市场,打通了青豌豆销售“最后一公里”,村民们可以足不出村就把青豌豆卖了。

市场于2022年10月初动工,2022年11月底竣工验收,该村以1万元/年的租价将交易市场出租给当地村民松玉和,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交易市场不仅打通了西菊拉村的青豌豆销路“脉络”,也打通了农产品的销路“脉络”。不仅解决了青豌豆出售难的问题,还可以继续收购核桃、玉米、菌子、中草药、土鸡、土鸡蛋……销路通了,村民们也走上了促增收稳致富的大道。

因周边村委会没有交易市场,该交易市场也打通了周边高姑拉、弯腰树等村委会的农、特产品的销路“脉络”。

“自市场投入使用以来,共计收购了55万公斤青豌豆,实现产值295万元,受益农户达200户,其中含西菊拉村农户126户。”松玉和说。

此外,每年1万元的市场租金,还增加了西菊拉村集体收入,用于增设公益性岗位和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西菊拉村探索构建烟叶与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已初显成效,农业现代化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村民的生活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正越飞越高、越飞越敞亮……(王菊华)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