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人民唱新歌

寻着牛车轱辘声,听着虫鸣和鸟唱,群山环抱、炊烟袅袅、青瓦粉墙,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这就是白依人聚居地——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六合乡五星村。
白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居住在六合乡的夸萼山上,总人口不到6000人。白依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白依男子都会吹奏唢呐,姑娘从小就会跳舞。白依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至今还保持着很多古老的原生态习俗。
宁静祥和的白依村落。
天堑变通途 碧水润彝区
五星村,白依语叫“叉夸”,是白依人在夸萼山最初的聚居地,也是历史上白依人的议事点和文化娱乐中心。旧时的五星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水资源匮乏,村民用火草织布制作衣服,甚至是缝制成出门做客的礼服,多数村民居住在小木屋中,交通主要依靠步行,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
“以前出行不便,日常运输全靠‘人挑马驮’,加上水资源匮乏,村里只能种植玉米和烤烟,收入单一,孩子上学、患病求医、吃饭口粮都是大问题。”五星村村委会主任罗慧星说道。
启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秉承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了五星村的多条道路,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几年里五星村各村组之间陆续实现公路“村村通”,五星村的交通变得更加快捷。
“以前进出村要走土路,翻越大山,哪怕去邻村做客来回也要一天,这几年修了水泥路,去邻村、去集市骑上小摩托半个小时就到了,太方便了。”五星村村民绞辉吉说道。
除此之外,五星村家家户户还享受到了政府的牛、羊和土鸡的养殖扶持,享受到了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鹤庆县烟草专卖局在村里规划建设了水窖、烤房、机耕路等基础设施,让村民们安心发展种植业。
2019年10月,由地方政府和烟草援建的六合引蓄水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完工。六合引蓄水工程是促进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工程中的白夷箐水库调蓄后向六合乡多个村组供水,让“六合之水天上来”成为过去,五星村深受其益,彻底解决了白依人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村民也走上了多元产业发展的道路。
白依女子在制作火草衣。
白依文化传播 多产业促快发展
白依人的火草衣独具特色,格外吸引眼球。火草衣出自白依女子之手,从采火草,到搓线、织布,再到缝制衣服,都是自己完成。要缝制一件火草衣,需要到山坡上采无数片火草叶,需要搓无数根火草线,需要熬好几个夜晚,但白依女子们乐此不疲,火草衣彰显的是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艰苦生存环境的无畏精神。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白依人走出了大山,白依人的标志性服装火草衣也作为重要商品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人也了解到了这个人口稀少却有灿烂文化的民族。
“以前村民制作火草衣都是自己穿,全靠手工制作,费时费力,现在日子好过了,村民不用再去采火草、搓线、织布了,用钱就能买到许多新衣服,但是,缝制火草衣的习俗却一直传承了下来。如今外界对白依文化了解日益加深,有许多慕名前来购买火草衣,一件火草衣可以卖到三千元左右,火草衣制作也成了白依人增收致富的渠道之一。在2016年的时候,五星村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罗慧星说道。
“在政府的扶持和鹤庆县烟草专卖局的帮助下,我们全村开始大力种植烤烟、蚕豆、辣椒等不同作物,有的还搞起了养殖业。现在六合水库建成以后,我们的选择更多了。一季田能变两季、三季!玉米、小麦、红花,什么都想试着种一种,我就想着这两年筹备筹备,在我们村搞个民宿、茶室,顺带售卖夸萼山特产的土鸡、松子、野山药……这样一来,不仅能带动村子发展,还能宣传我们白依人的文化民俗,带动旅游业发展。”五星村村民绞辉吉说道。
如今的五星村,一栋栋具有白依人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路边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牌子格外耀眼,白依群众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相互间嬉戏打闹,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与火草衣相映成趣。在依山傍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当地群众定能在乡村致富之路上高歌前行,唱响幸福新生活。(张玉飞、杨银菊)
来源:大理州烟草专卖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