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楚雄市人民法院
拓展诉源治理 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调解机制挺在前面,着力推进诉调对接,建立健全委托、委派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努力打造多元解纷的“楚雄模式”,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楚雄市西鸡口法庭把司法便利送到群众身边。
楚雄市人民法院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员整合,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智能化、现代化、集约化功能,着力打造集文明导诉、立案登记、现场缴费、电子送达、随案扫描、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全流程“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将起诉文书模板和18个常用案由的案件立案材料清单做成二维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大厅电子屏、提示牌等方式发布,切实解决当事人因立案材料准备不齐、多次往返法院问题,当日立案率提升到98%以上。积极开通涉老年人、企业、劳务用工等绿色服务通道,切实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诉讼服务,2022年绿色通道快捷立案148件。
积极适应疫情常态化新形势,大力推行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网上办案,让当事人省去来回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诉讼业务。2022年1月以来,跨域立案61件,网上立案1661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民商事案件共计2230件,调解成功1623件,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也降低了疫情防控风险。
诉讼服务智慧终端。
设立信访接待室,畅通群众信访渠道。确定每月15日为院长接待日,由院领导和1名部门负责人轮流接访,耐心回复群众来信来电,耐心接待每一位来访当事人。2022年上半年,院长接待日接访28件,接待来信来电来访163件,回复信访件191件,信访回复率100%。
楚雄市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委派服务中心积极搭建“1+2+N”的诉前委派调解平台(即:1名法官助理+2名人民调解员+公证调解+金融行业调解+律师调解+法律服务调解+金融行业调解+保险行业调解+物业协会调解+涉侨纠纷调解),多渠道为群众提供纠纷化解。2022年上半年,诉前化解纠纷1852件,调解成功1004件。
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对电信欠费、信用卡纠纷、劳务欠款、小额债务、保险理赔等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同步对接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立案诉讼程序,实现调解、诉讼无缝对接。
建立完善速裁机制,不断完善“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速裁机制,深入推进刑事案件速裁,大力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22年上半年,运用刑事速裁案件144件。
优化团队配置,按照员额法官和书记员1:2的比例组建民事速裁团队,11个速裁团队新收案件3443件,结案3051件,调撤2112件,平均审理天数47.09天,占民商事案件的76.53%。
楚雄市法院深入开展“哀牢党旗红、山高法官近”党建品牌创建,法庭工作实现立审执一体化,在巡回审判中推行集立案、审判、调解、执行、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普法为一体的工作模式,设立“马缨花”调解室,化解各族群众矛盾纠纷,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建成覆盖各乡镇的巡回审判点和诉讼服务站,在楚雄市栗子园社区、彝人古镇社区、紫溪彝村(宋村)设立了巡回审判点、诉讼服务站和永盛花园物业调解工作室,打通司法服务“神经末梢”。2022年上半年,洒鸡口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率达96.6%,切实把司法便利送到了群众身边。
积极探索推进“巡回审判+指导调解+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的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坚持以案普法、现场释法,开展送法进校园、进机关、进村寨、进集市等活动,达到“巡回一次、影响一片”的效果。2022年上半年,全市各乡(镇)、各单位结合开展“法律七进”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582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5.8万份。
网络调解纠纷。
牢固树立“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意识,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办理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案件,注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力度,切实服务“放管服”改革。2022年上半年,新收行政非诉审查案件21件。
深入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活动。100名法院干警结对联系50家重点企业,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深入企业遍访了解企业和职工的司法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48条,促进企业发展激发活力,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着力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不断完善破产审判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以破产审判调节市场关系,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共受理破产案件15件,其中涉房地产案件9件,涉案标的70余亿元。(楚雄州委政法委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