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呈钢集团
构建产业工人队伍梯次培养体系 填补产品空白

2019年,曲靖市马龙区云南呈钢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呈钢集团)启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作为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如何顺利实现项目转型升级,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呈钢集团把关键着力点锚定在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上,催生了产业工人队伍“135”+“第二工种”梯次培养体系。
培训现场。
“一年达标、三年提升、五年成才”,“135”基础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青年产业工人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和管理组织能力提升,使产业工人顺利实现从一般人员向成熟专业人才的转变。呈钢集团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形成以电气自动化、煤气操作工、电工、焊工、起重工、化验检验专业为主,以机电电气类常规项目为重点的技能人才综合培养体系。
“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学四门”,“第二工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引导、支持产业工人学习掌握第二工种职业技能。呈钢集团针对企业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一线操作工人多、技术工种多、特殊工种多、危险岗位多的“三密集”“四多”特点,通过内外培训、双向交流、个人进修、外出考察等途径,多元化推进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产业工人多种技能。
近三年来,呈钢集团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000万元,组织各种工种培训100余次,10000余人次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各岗位熟练工达到3000余人,复合型人才培养258人。在集团培养、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及晋升机制下,通过培训成长起来的一批技术产业工人,均走上生产一线重要岗位,有的晋升到组长、班长、主任、厂长等岗位,月平均工资提升1000元左右,产业工人获得感不断增强。
呈钢集团劳动竞赛。
涌现出来的优秀产业工人,为呈钢集团实施转型升级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完成转型升级项目15项,申报国家高科技项目147项,攻克技术难题1100多项,技术改造462项,开发换代产品60多种,获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成功开发HRB400E、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速铁路混凝土简支梁用热轧带肋钢筋,顺利通过国检中心检测,填补了呈钢集团铁标产品的空白。(刘晓黎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