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转出了希望转出了活力

面对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后农户老龄化严重,耕地地块碎片化、零星化的问题,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守住“基本农田永久保护,保证烟粮协调平衡”红线的有效途径。云南省龙陵县烟草专卖局经与有关部门协调,试点搭建以政府为主组织领导,烟站协助,合作社及村组协同实施,流转土地均集中于合作社为主体统一运作的模式,为广大农户奔向美好生活坚定信心。
“转”出幸福生活更“稳”
80后的杨恩庭,家住平达乡平安村,从还是个孩子起就在田里跑到如今养大了两个孩子,在他的记忆里土地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这地再难也得种。
杨恩庭说:“随着经济发展,周围越来越多人觉得种地效益低,在土地上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好多人甩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走出家门打工去了。”
“这地不种可惜了!”杨恩庭就开始了自己租田种地的日子,每年都要租上几十亩,从十几年前开始种烟到现在,一年增一点,租的地多起来,就搞起了“烤烟+玉米”轮作,随着烤烟收购价格的提升,这几年每年十来万的收入稳稳当当,用他的话说:“粮食和创收一样也不能落下!”
“现在合作社统一搞这个土地流转,可真是给我省了不少心,往年我都得自己找田,好田价格贵还不一定能租上,现在统一定价,统一流转、地块集中,合同一签管五年,好管理不说,还为我的稳定收益又上了一层保险!”杨恩庭满脸高兴地说,“今年我要更努力,挣个好收成!”
“转”出奋斗劲头更“足”
70后的匡国玉是杨恩庭的好“亲家”,同住一个村,土地流转给他带来的是又多了一份收入。
“我出去打工打了几年,钱也挣不到,我就回来了想着做点别的。”他说。
匡国玉在村里开了家食馆,媳妇的好厨艺加上平达坝区的好风景都令人向往,所以食馆生意一直不错。看到政策,匡国玉盖了座烤房给村里的烤烟种植户烘烤,又把家里的几亩田种上了烤烟,这一来二去每年二十来万元的收入算是稳住了。
听说合作社统一开展土地流转,勤劳的匡国玉赶紧租了几十亩有了新的规划。“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家里两个孩子,赶上这好政策赶紧再多一份收入。”匡国玉激动地说,“之前一直没怎么租就是因为自己租的田东一块西一块,管理成本高要请好几个工,现在不一样了,集中在一块省了好多人工成本!”
匡国玉说:“这些田地加上我别的收入,今年估计收入能到三十万元,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土地流转起来,“烟叶+N”发展起来,“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工作推进起来,产业与粮食发展协调起来,农户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邵钰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