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大理·鄉村振興進行時

大理雲龍“金豆豆”鋪滿富民路

2025年10月13日09:4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白芸豆成為山區群眾的“金豆豆”。 李麗攝

秋分過后,海拔2500米的大理州雲龍縣關坪鄉高明村委會煉場村民小組實驗基地裡,連片的白芸豆長勢正旺,一個個豆莢飽滿厚實,部分已超過手掌大小。

“這不起眼的小豆子,如今是山區群眾的‘金豆豆’。”大理大學副教授蘇子峰站在地裡仔細查看豆莢生長情況,手裡拿著記錄本仔細核對數據。作為高明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帶領團隊在這裡開展48種白芸豆種植模式的對比試驗,通過嘗試不同施肥、不同管理模式,為雲龍縣白芸豆產量與品質升級尋找更優路徑。

近年來,雲龍縣將白芸豆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出台《雲龍縣白芸豆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整合雲南省農科院、大理大學等科研力量,開展高產穩產種植技術攻關,並在科技研發、精深加工、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一場以科技為核心的產業變革自此在高寒山區鋪開。

蘇子峰帶領團隊扎根田間,圍繞高海拔、高產量、高效益的“三高”目標持續攻關,總結出起壟覆膜、株行距定植、科學施肥、修枝打頂、提升插杆高度等關鍵技術措施,精准破解傳統種植的痛點,示范區白芸豆畝產從過去的130公斤提升至260公斤以上,2024年試驗田畝產達到286公斤。同時,建立病虫害監測預警機制,採用無人機噴洒和生物防治等技術,有效保障了白芸豆的綠色生態品質。

2021年起,雲龍縣依托大理大學定點幫扶雲龍的技術優勢,整合雲南省農科院技術力量,在關坪鄉開展高產核心技術攻關示范,並引進高產新品種“芸白3號”,將白芸豆平均畝產提升至288公斤。積極推廣高產白芸豆種植,全縣還建成保種繁育、高產示范等5類基地,推廣綠色高產技術6000余畝,打造出7個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示范基地。

雲龍縣積極探索“芸豆—豌豆”“芸豆—中藥材”等套種模式,在大幅提升土地產出的同時,有效解決了冬閑田閑置問題。此外,白芸豆與辣椒輪作等新模式也取得可喜成效,為拓寬高寒山區群眾收入渠道探索出了新路徑。隨著品質提升和市場認可,2024年,“雲龍白芸豆”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收購價攀升至每公斤16至20元,實現了產量與效益的雙提升。

產業鏈的延伸則讓這顆“金豆豆”的增值之路越走越寬。2024年10月,投資350萬元的白芸豆高原農特產品集散中心在雲龍建成投產,日加工能力達40噸,還輻射帶動周邊縣市的白芸豆收購和代加工。雲龍縣還引進雲南天保樺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為鏈主企業,建成白芸豆膠囊GMP生產線,推動白芸豆產業從初級原料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升級。目前,車間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生產線投產后,預計日加工膠囊57.6萬顆,每年將消耗660噸白芸豆,滿產后產值可達1.1億元。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雲龍縣著力加大對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構建起“黨支部+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目前,全縣已有46個合作社、2家農業企業參與白芸豆種植,帶動農戶超8200戶。以白芸豆為主營業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對接省內外相關企業洽談合作,暢通產品銷售渠道,簽訂訂單800余噸、銷售額近1400萬元,惠及農戶1570多戶。(記者 李麗 趙麗槐)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