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創新機制答好“群眾持續增收之問”——

產業邁步子 致富有路子 過上好日子

2025年10月11日08:2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眼下,在蒙自市各處的藍莓園裡,圓潤翠綠的藍莓果實綴滿枝頭,豐收在望。“這批果子要發往上海,我們的藍莓很受歡迎。”在自己的家庭農場裡,蒙自市草壩鎮果農許澤的話語裡滿是自豪。目前,許澤的藍莓種植規模從最初的4.5畝擴展到30多畝,去年收入達118萬元。

枝頭日漸飽滿的藍莓,承載著種植戶的致富希望。依托企業、村集體、農民分工協作的“622”聯農帶農模式,當地470戶藍莓種植家庭農場創收9700萬元,戶均年增收20萬元以上。以此為基礎,“622+衍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種植9000余畝,使政策兜底戶、致富帶頭人、偏遠困難群眾等不同情況的群眾和村集體能夠深度參與產業,共享發展紅利,全市88個村委會2萬戶6.5萬人在藍莓產業鏈上實現增收。

“622”聯農帶農模式的探索與嘗試,是雲南省著力完善創新農業市場主體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激發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積極性、共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的生動注腳。2019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雙綁”產業聯結機制,大力推廣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開展合作與聯合,有效激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內在活力,將小農戶帶上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道。

在確保“聯得住”方面,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雲南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接一連三”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將新理念、新技術、新經營管理模式導入農業“第一車間”,有效推進傳統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在宣威市太坤調味品廠生產車間,生產線滿負荷生產,一包包調味品快速下線。近年來,該企業充分發揮聯農帶農的中堅作用,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民”4方聯動合作模式,把區域內同業合作社打造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合體,提升農戶合作層次和規模,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有效帶動農戶參與產業、增收致富。

目前,全省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7萬億元,農業龍頭企業達8000多戶。過渡期以來,雲南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聯農帶農機制“四查四提”鞏固提升專項行動,陸續涌現出孟連牛油果“334”、彝良天麻“721”、彌渡蔬菜“雙綁”等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全省2.95萬個經營主體與157萬戶脫貧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共同體,小農戶群體與雲南現代農業發展銜接得更加緊密,各類經營主體帶動全省65%的群眾增收。

政策保障層面,省委、省政府出台《雲南省農村居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將聯農帶農機制作為核心任務,推廣10種利益聯結模式。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對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發展產業的、使用滬滇協作資金實施產業項目的、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種養業的,一律要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進程,在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為進一步強化機制落地效果,雲南省印發聯農帶農經營主體獎補辦法,圍繞土地流轉、吸納就業、生產托管、訂單收購、收益分紅等類別進行獎補,以政策激勵推動經營主體主動聯農、有效帶農,切實保障農民利益。2023年以來,全省已有96個縣印發具體實施辦法,兌付獎補資金2億元左右。

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一手要抓好鄉村富民產業,一手要拓寬就業空間。近年來,雲南以農民增收為主線,堅持“送出去”和“留下來”並重,抓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攻堅”行動,全力穩定和擴大就業。

省外轉移就業方面,雲南省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持續與用工量大的地區建立“點對點”協作機制,爭取更多穩定性強、收入高的崗位。大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職業技能培訓行動,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促進就業。綜合用好省內省外政府性補貼、用工企業補助等降低交通成本,做好“一站式”輸送服務。

結合發展縣域經濟,挖掘省內就業潛力。鞏固拓展“家門口的務工車間”試點成果,招引有投資意向的“小商”,全省運營就業幫扶車間較試點前增加206個、累計達2338個,截至去年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47萬人,帶動工資性收入增長6.5%,其中脫貧人口縣內務工154萬人,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顧好家。

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雲南省近年來出台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促增收九條措施、穩就業八條措施等政策,為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過渡期以來,全省農民收入年均增長8%、脫貧縣農民收入年均增長8.6%,均高於全省經濟增速,作為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如今的雲南,正奮力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記者 黃翹楚)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