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織錦繡,花事常新產業常興

生活在“春城”昆明是怎樣的體驗?明代才子楊慎在《滇海曲》中早已寫下生動的注腳:“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四季如春的氣候、常年不敗的鮮花,正是這座城市最詩意的寫照。
昆明,既是春城,亦是花城。
當全國大部分地區尚在寒冬之時,昆明的冬櫻花已悄然攀上枝頭﹔春節前后,昆明的各大公園內的梅花、山茶花、郁金香競相綻放﹔待到陽春三月,圓通山落櫻如雪,郊野公園內的梨花花海翻涌﹔及至初夏,藍花楹、三角梅、荷花……輪番將昆明的街頭巷尾裝點得姹紫嫣紅。
月月有花開,季季有新景,昆明,這座把城市“嵌在”花田裡的都市,用一場永不落幕的絢爛“花事”,在雲貴高原上織出一幅瑰麗的立體生態畫卷。
昆明撈魚河濕地公園內盛開的郁金香(資料圖)。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點”上生輝 “口袋公園”雕琢方寸之美
“千歲梅花千尺潭,春風先到彩雲南”。
昆明,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讓其成為全球最適宜花卉生長的地區之一。花開四季,昆明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然而,昆明的美不僅僅隻靠“天時”。
國慶假期,昆明翠湖公園門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幾組精心布置的國慶主題花境前,不時有游客駐足拍照,定格下美好瞬間。沿公園道路兩側望去,近5萬盆時令花卉競相開放,為節日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昆明的鮮花小景不僅出現在大型公園裡,還藏在一處處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中。漫步在昆明的街頭巷尾,不經意間就能邂逅這樣的鮮花微景觀,在樹蔭綠葉的映襯下,美不勝收。
通過改造閑置綠地、增加座椅等方式,在昆明北京路沿線,市民曾無法進入的綠地,變身視線通透、空間共享的休閑公園。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不僅有鮮花,昆明的“口袋公園”更是各具特色,別有洞天。將人文底蘊與自然景觀融合的文星公園,集游戲、閱讀、休閑於一體的社牛牧場兒童寵物公園……這幾年,昆明因地制宜,圍繞特色主題,通過垂直綠化、花卉小品、休憩座椅等元素,將文化元素、親子活動、文藝氛圍等有機融合,探索“公園+”建設運營模式,讓“口袋公園”成為服務市民、游客共享的多元“微空間”。
如今,昆明街頭一座座“小而美”的“口袋公園”,讓市民、游客在街頭巷尾,轉角即能遇見美。
“線”上成鏈 綠道網絡串起“春城花徑”
如果從空間維度看昆明,便能發現一場關於鮮花的奇妙串聯正在悄然上演——昆明的鮮花,從原本散落於城市各處的點,被一條條絢爛的“春城花徑”巧妙串聯。
郁金香、虞美人、玫瑰、月季、雛菊、蘭花……這幾年,昆明因城市綠化帶裡種滿鮮花多次火上熱搜,許多游客驚喜發現,這些原本裝點於家中的鮮花,卻在昆明綠化帶裡肆意綻放。
昆明的驚喜遠不止於綠化帶,一條條縱橫的城市景觀大道同樣洋溢著浪漫的氣息。
春日裡,垂絲海棠在盤江西路大道上搖曳生姿﹔夏日中,教場中路上的藍花楹如紫色雲霞般盛放﹔冬日時,龍泉路上的櫻花在暖陽下爛漫綻放……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大道,憑借其獨特的道路植被景觀,成為了眾多市民與游客競相前往的熱門打卡地。
昆明市五華區教場路浪漫綻放的藍花楹。楊武攝
每逢花期,昆明以花為媒,沿著城市景觀大道設置驛站、花事打卡點,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鮮花主題文旅活動,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更加多元的賞花新體驗。
如今的昆明,鮮花已不再是點綴,而是城市的一部分。這幾年,昆明以點串線,在構建城市綠網的同時,大力推進道路“增色添彩”工作,因地制宜增補了幾十條城市道路的開花喬木,打造出隨季節變化的道路景觀,並通過科學換花,實現沿路有景、節點出彩、點線結合的花卉景觀效果,用一街一景,裝點出昆明的春夏秋冬。
“面”上織錦 鮮花經濟繪就“四季花城”
每個城市總有一些角落藏著別樣的浪漫,昆明金桂街地鐵站,便是這樣一處令人心動的存在。在這裡,幾乎每位乘客都手捧一束鮮花,而地鐵站的出口,便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斗南花卉市場。
走進斗南花卉市場,濃郁的花香扑鼻而來。玫瑰嬌艷欲滴、非洲菊熱情奔放、康乃馨溫柔典雅,這裡的花卉品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於花的王國。
2024年,斗南的花卉交易量達141.76億枝,交易額115.74億元,交易量、交易額連續25年蟬聯全國第一,花卉進出口貿易總額創歷年新高。
昆明斗南花市。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斗南花市的魅力遠不止鮮切花交易。這幾年,花市不斷延伸鮮花產業鏈,採用“鮮花+文旅”模式,通過舉辦鮮花夜市、鮮花音樂節等形式,將鮮花、美食、游玩等多元素巧妙融合,為游客帶來賞花新體驗,逐漸成長為一個集“花卉+農業+文化+旅游”的國際花卉產業園區。
從斗南再向東南方延伸,來到昆明市晉寧區的智能溫室無土栽培鮮切花基地。在這裡,大屏上顯示著實時的溫度、濕度、光照,隻需指尖輕點APP,即可精准控制水肥,在科技的助力下,鮮花肆意生長。
作為全國鮮切花重要產區,這幾年,昆明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構建花卉種業研發體系,樹品牌建平台,全力打造花卉產業全鏈條,促進花卉產業不斷提質增效。
昆明,這座“亞洲花都”,正用鮮花將種植、銷售、文化、旅游每一環緊密相連,織就一幅“山水相連、城林交融”的生態錦緞,更譜寫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華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