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沾益:“六個堅持”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盤江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一核心目標,緊握“六個堅持”這把“金鑰匙”,精心打造既有“顏值”又富內涵的鄉村家園,讓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節節攀升。
村民小院。
堅持黨建引領,筑牢鄉村建設“壓艙石”
盤江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力量,將黨建工作全方位、深層次融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全流程。在人居環境整治、“兩污”治理以及“兩村”建設等方面,黨員干部們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帶頭投身垃圾清理、違建拆除、污水整治等工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責任擔當,引領廣大村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鄉村建設之中。
不僅如此,通過科學劃分黨員責任區、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志願服務活動等方式,引導黨員主動亮明身份、積極發揮表率作用,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持續注入強勁的“紅色動力”,讓黨建引領成為鄉村建設的堅實根基。
堅持科學規劃,勾勒鄉村發展新藍圖
盤江鎮立足鎮域內各個村庄的實際狀況,通盤考量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編制村庄規劃,對宅基地、文化用地、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污水處理、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精細化布局。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集村民意見,最大程度尊重村民意願,確保規劃既貼合鄉村發展的客觀實際,又能精准呼應村民生活的多元需求,為美麗宜居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精心繪制出清晰明確的“路線圖”,讓鄉村建設沿著科學的軌道穩步邁進。
堅持村民主體,激活鄉村建設內生動力
“鄉村建設為村民,鄉村建設靠村民”,盤江鎮始終將村民的主體地位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引導村民深度參與鄉村建設的決策與管理環節。
借助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民主議事平台,暢通村民表達意見和訴求的渠道,讓每一位村民都能充分參與到鄉村建設重大事項的商討之中,使大家真正成為鄉村建設的“主人翁”。同時,不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精心制定貼合村情民意的村規民約,明確村民在人居環境整治、“兩污”治理等方面的具體責任與義務,切實激發村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在全鎮上下營造出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讓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充分激活。
堅持人文關懷,提升群眾幸福感
鄉村建設,不僅要有“面子”,更要有“裡子”﹔不僅要見物,更要見人。盤江鎮在推進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守以人為本,把目光聚焦在困難群眾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需求上。組織黨員干部和志願者開展形式多樣的結對幫扶活動,為困難群眾送去生活物資,手把手傳授實用技術,積極提供就業幫助,用心用情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在住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關乎民生福祉的工作中,優先保障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他們能夠平等地享受到鄉村建設帶來的發展成果,讓鄉村建設處處彰顯人文溫度,讓每一位村民都能真切感受到幸福的質感。
堅持學習借鑒,開拓鄉村建設新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盤江鎮秉持開放包容、博採眾長的理念,積極學習借鑒先進模式以及兄弟鄉鎮、村(社)在鄉村建設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並立足自身實際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組織鎮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交流、開展現場觀摩學習、深入進行案例分析等活動,讓大家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汲取先進的建設理念和實用技術。
同時,鼓勵各村立足本村的獨特資源稟賦和文化底蘊,探索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精心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美麗宜居鄉村,讓鄉村建設既有共性之美,又具個性魅力。
堅持真抓實干,譜寫鄉村建設新篇章
盤江鎮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工作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截至目前,當地在中村和榮興兩個村委會已成功整合拆除危房、閑置用房100余間,通過以地換地這一創新模式盤活土地達17973平方米,有效滿足了90余戶農戶的建房需求,實實在在地改善了鄉村的居住環境和土地利用效率。
如今,漫步在盤江鎮的各個村庄,整潔優美的環境讓人賞心悅目,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為生活提供便利,蓬勃發展的產業彰顯著鄉村的活力與希望,一幅美麗宜居鄉村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顧正暉、吳家勇 文/圖)
來源:沾益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