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筑牢全民禁毒安全網
——臨滄雙江用好6支隊伍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禁毒工作新格局

在禁毒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活躍著“布朗哨兵”“紅袖標”“巧舌婦”“茶山衛士”“兩江巡哨”“鄉賢調解員”6支群防群治隊伍,這6支隊伍通過持續開展禁毒宣傳活動,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禁毒工作新格局,筑牢全民禁毒安全網。
“民警同志,我帶我兒子來自首,希望你們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是發生在沙河鄉派出所的一幕。
2023年5月,沙河鄉的社區“紅袖標”向沙河鄉派出所民警反映,本組吸毒人員小華(化名)有復吸跡象。接到反映后,民警和“紅袖標”立即前往小華家中,“你們家屬一定要配合公安機關工作,對你兒子是否復吸進行核實。”“如果任由他為所欲為,最終害的是你們整個家庭。”在民警和“紅袖標”的勸說下,在冊吸毒人員小華被家人帶到派出所,主動承認復吸。
小小“紅袖標”釋放大能量。沙河鄉這支“紅袖標”群防群治隊伍由轄區社區工作人員、村組群眾以及保安、外賣員、環衛工人等行業群體組成,已成為沙河派出所推進“網格+禁毒”工作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勐庫鎮冰島村,禁毒宣傳工作則是有一支由黨員、村組干部、當地茶農、護林員組成的“茶山衛士”志願者服務隊來開展。
村民周雲富是冰島村“茶山衛士”志願服務隊的其中一員,通過培訓學習,他認為加強冰島小學校園圖片預防教育能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持續筑牢冰島村禁毒防線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他與其他村民積極配合勐庫鎮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開展禁毒宣傳進校園活動,主動參與禁毒示范村創建。
進學校,只是“茶山衛士”禁毒宣傳方式之一。如今,通過“茶山衛士”的示范帶動,村組干部成為禁毒宣傳骨干,護林員也領受了毒植物巡查勘踏新任務,全村5個村民小組383戶1510人無一人吸毒、制毒、販毒、種毒。
除了“紅袖標”“茶山衛士”,還有4支活躍在雙江縣各鄉(鎮)、村(社區)的禁毒宣傳志願服務隊伍,他們根據自己所處地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禁毒宣傳——
邦丙鄉“布朗哨兵”群防群治隊於2019年4月成立,隊員由建立初的70人發展壯大至143人。“布朗哨兵”進村入戶採用民族語言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以提升少數民族群眾識毒防毒和拒毒能力。自“布朗哨兵”群防群治隊組建以來,整個邦丙鄉轄區無新增吸毒人員,無涉毒案事件發生。
大文鄉與瀾滄江、小黑江隔江相望,根據地域特點,成立了“兩江巡哨”村民自治隊伍,引導115名“兩江巡哨”成為江邊禁毒防控陣地觀察員、信息員和戰斗員,以哨連點成線、線線相通筑網,筑牢禁毒防控陣地。
勐勐鎮大荒田村成立了一支“巧舌婦”禁毒宣傳志願服務隊,由村裡100名能說會道、敢管敢言的婦女組成。“巧舌婦”們將禁毒知識與本地唱山歌、打跳的傳統習俗結合,把生硬難懂的法律條款改編為山歌,讓群眾聽著山歌就能學到禁毒知識。在“巧舌婦”的影響帶動下,大荒田村已連續4年無吸毒人員。
忙糯鄉將鄉裡的威望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婦女主任等群體納入“鄉賢調解員”范疇,這些“鄉賢調解員”在農忙之余走村串戶排查矛盾、田間地頭化解糾紛、開展普法工作。同時,對外出務工人員和有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有針對性地進行新型毒品危害宣傳,給外出務工人員打好“防毒針”。
“要想打贏禁毒人民戰爭,必須凝聚社會力量,開展社會化綜合治理。”雙江縣公安局副局長楊學進介紹,隨著這6支群防群治隊伍加入禁毒宣傳隊伍,全縣的禁毒宣傳教育更加廣泛、吸毒人員服務管理更加有效、禁毒嚴打整治更加深入、涉毒物品管控更加嚴密……群防群治隊伍從源頭上預防毒品犯罪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打贏第五輪禁毒人民戰爭注入新力量。(阮海燕 唐曉群 張智新)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