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千畝梨園迎豐收 產銷兩旺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中安街道東堡村千畝梨園迎來豐收季,搶“鮮”上市的紅梨受到各地客商青睞,為種植戶和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走進富源縣中安街道東堡村紅梨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梨樹映入眼帘,一個個果實綴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色澤鮮亮、圓潤飽滿,看起來頗為誘人。梨樹下,幾十名工人正忙著採摘,大家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裝滿了背篼。
紅梨種植基地。
“在基地裡干活的都是村裡的村民,每年到摘梨季節,大家都來幫忙摘梨,一天100元,供兩頓飯,還可以照顧家裡。”東堡社區村民劉粉菊說。
為了保証紅梨的新鮮度和品質,採摘下來的紅梨會立即運到基地的倉庫進行分揀、包裝,每一個果子都要仔細查看外觀、色澤和大小,再放入包裝籃中碼放整齊,等待收購商上門。
“我常年在縣城周邊做水果生意,東堡村的梨不僅皮薄,而且口感好,我連續賣了很多年,顧客的評價非常好。”一位水果零售商說。
村民採摘紅梨。
東堡紅梨以水潤多汁、清甜可口受到消費者喜愛,不僅在當地市場熱銷,還銷往遼寧、上海等全國多個省份。
近年來,種植戶在品種改良、技術改進上下功夫,在品牌樹立上做探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東堡紅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農產品,紅梨產業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道路。目前,按照每畝產量100公斤計算,1000畝產量100余噸,產值400余萬元。
分揀裝箱。
與此同時,紅梨產業的發展,還整合閑置田地進行流轉,盤活了村集體經濟,成為助農增收的“甜蜜經濟”。社區190余戶農戶流轉土地,有了租金保障﹔村裡的剩余勞動力就地務工,有了薪酬保障,實現就業增收雙促進。
下一步,東堡社區將充分發揮本村優勢條件,走協作發展道路,提升紅梨品質,爭取把“東堡紅梨”打造成地理標志品牌。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張素嫻、夏關正、李蘋揚、劉友佳 文/圖)
來源: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