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免費發放魚苗 促進百姓增收
2024年07月22日14:26 |

稻漁綜合種養是在我國傳統稻田養魚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農業新模式。時下,正值發展稻田養魚、推廣“稻魚共生”的黃金時期,江城縣搶抓時令,積極為農戶發放魚苗,加強田間指導,確保水田增效、稻魚增產、群眾增收。
走進江城縣勐烈鎮朵把村,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隻見工作人員正在忙著登記信息、撈魚、稱重、裝袋,把鮮活的魚苗發放給種養戶,種養戶立即把魚苗投放到稻田中。看到在稻田中歡快游動的魚苗,現場群眾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勐烈鎮朵把村村民彭麗娟說:“每一年我們家5畝稻田都會養魚,秧栽進去,魚就放進去,魚長大后我們吃不完不僅可以送親戚朋友,還可以去賣。”
稻田養魚作為一種將種植養殖有機結合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原理,以水稻種植為中心、漁業養殖為主導、生態安全為保障、產業發展為推動,具有投資少、收益大、見效快和增糧、節地、節水等優點。稻田能夠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天然餌料,而魚類以稻田裡的虫子和雜草為食,既能減輕虫害,產出的魚糞又可作為肥料。魚類游動還會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增加水中的氧氣,更利於水稻生長,實現“稻+魚”雙贏。
江城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艾曦說:“稻田養魚是江城縣的傳統優勢產業,今天縣農科局在全縣組織魚苗發放活動,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眾收入,豐富群眾的餐桌,促進鄉村振興。”
據了解,江城縣今年在勐烈鎮、曲水鎮、嘉禾鄉等七個(鄉)鎮發放魚苗共計7萬尾。下一步,江城縣將持續堅持“種養結合”,大力推廣“稻+”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通過“一水雙收、一田兩用”,促進稻田增產增效和群眾增收。(韋沿竹 謝詩儀)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