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一堂“行走的思政課”,一次家國情懷的傳承

曾智慧
2024年05月18日09:1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初夏的春城昆明萬物蔥郁,生機勃發。5月17日上午8時,一輛輛巴士從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世紀金源學校駛出,車廂裡不時傳來師生們熱烈的討論聲。

“同學們,有誰知道西南聯大是什麼時候組建的?”

“我知道,1937年!”

“沒錯,今天我們將共同開啟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前往西南聯大舊址,傳承聯大師生們的家國情懷。”

同學們在西南聯大仿制門下聆聽介紹。人民網曾智慧攝.jpg

同學們在西南聯大仿制門下聆聽講解。人民網 曾智慧攝

“細雨大巴課堂”是雲南師范大學“‘行走的思政課’——我從西南聯大來”精心設計的一部分。通過音頻分享、互動問答等教學方式,講解西南聯大的建校歷程,增強學生對思政課參與的積極性。

一路上,同學們積極分享感受,40分鐘的車程充滿了歡聲笑語,車輛駛入位於雲南師范大學校內的西南聯大舊址,隨后300余名師生下車來到鬆柏掩映的烈士墓前。

師生在烈士墓前悼念。人民網曾智慧攝.jpg

師生在烈士墓前悼念。人民網 曾智慧攝

“這裡從左至右依次安葬著於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四位烈士。他們的墓前是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的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著名詩人、知名學者聞一多先生的衣冠塚。”講解員介紹。

現場的師生集體悼念、默哀,並依次獻上手中的鮮花。

為烈士獻上手中的鮮花。人民網曾智慧攝.jpg

為烈士獻上手中的鮮花。人民網 曾智慧攝

“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激勵我更加努力學習,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世紀金源學校初一學生鄧鈺潔說。

隨后,同學們又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分批參觀了西南聯大原教室、復原茅草頂宿舍、西南聯大博物館等。

“你們猜,當時老師上課最怕的是什麼?”站在西南聯大原教室前,思政課研學老師字學仁提問。

“下雨。”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答道。大家抬頭看著用鐵皮做的屋頂,聯想起當年下雨時西南聯大學子在如敲鼓鳴鑼的教室裡上課的情景。

“對,下雨時就聽不清老師講課,老師會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字學仁說。

參觀經過修復的西南聯大鐵皮屋頂教室。人民網曾智慧攝.jpg

參觀經過修復的西南聯大鐵皮屋頂教室。人民網 曾智慧攝

陽光透過教室窗戶,洒在整齊擺放的桌椅上,思緒仿佛穿越時光,帶領大家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有的學生不禁低頭沉思,他們仿佛已經聽到不遠處傳來的炮火聲。

“他們在如此艱苦和危險的環境中依然堅持學習,讓我很受鼓舞,隻有不斷努力,才能不負先輩的期望。”初一學生馬雨杹說。

在西南聯大博物館裡,同學們邊走邊聽,結合各類實物、檔案、歷史圖片等,探尋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同學們展示自己的DIY作品。黃丹攝.jpg

同學們展示自己的DIY作品。黃丹攝

下午,在思政課研學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集體參與了《我的夢·中國夢》30米長軸繪畫創作及文創DIY活動,用雙手將西南聯大精神物化於作品中,激勵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追求卓越、勇於擔當、敢於創新。

“‘行走的思政課’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上課地點、傳授知識的方式不再局限於教室和老師講授,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設計,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讓學生們在行萬裡路中追逐青春理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世紀金源學校黨委書記王英說。

學生在西南聯大新生國文試卷前駐足。人民網曾智慧攝.jpg

學生在西南聯大新生國文試卷前駐足。人民網 曾智慧攝

當下,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行走的思政課’——我從西南聯大來”是雲南師范大學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西南聯大寶貴的歷史資源,尤其是西南聯大舊址這一文物資源基礎上,所做出的創新和嘗試。截至目前,該校“行走的思政課”已有12273名中小學生參加,形式多樣、內容鮮活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成長成才打牢思想基礎的同時,也為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創新發展提供了實踐參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