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普洱江城

雲南江城曲水鎮: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小漁村

2024年05月17日16:32 |
小字號

宜居宜業幸福至,和美鄉村在身邊。美麗的土卡河小漁村,青山綠水、民居獨特、院壩整潔,棧道碼頭一應俱全,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興旺的家園裡,土卡河筍制品、小魚干、農家樂等圍繞漁業發展的特色產業風生水起,農文旅一體融合發展遍地開花﹔和諧的家園裡,上牆入心的村規民約,感恩的“金鯉魚”故事,將傳統美德與文明新風傳入千家萬戶,滋潤著每一位村民的心……

近年來,江城縣曲水鎮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通過現代化邊境幸福示范村建設項目實施,強力推進土卡河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鄉村治理五大工程,土卡河村民小組產業得到不斷發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不斷加強,村民安居樂業,民族團結和諧,社會安寧穩定,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明顯增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建成。2022年6月,土卡河村民小組獲得“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昔日的“水上茶馬古道”

發源於無量山的李仙江蜿蜒南流400余公裡到了江城境內,流往越南。土卡河村民小組是江城縣曲水鎮高山村委會所在地,也是我國在李仙江流域的最后一個村寨,傣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李仙江流域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在此相映生輝。李仙江還是中越民間往來的水上通道,特別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是普洱茶國內國際貿易最主要的通道,被稱為“水上茶馬古道”,土卡河便是這條“水上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也是這條“水上茶馬古道”通往越南的最后一個邊境村寨。

隨著時代變遷,“水上茶馬古道”曾經貨物商旅往來的景象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勐烈鎮、壩溜渡、土卡河渡、越南萊州城,那些曾響當當的地名也逐漸褪去水上古道的色彩。2008年,李仙江上梯級電站土卡河電站建成,壩溜渡到土卡河的水路成為庫區。2011年,越南萊州也在李仙江建成電站。曾經的“水上茶馬古道”,便隻有土卡河至越南勐諜縣的一段水路保存。

“邊境幸福村”建設讓小漁村煥然一新

鄉村振興,環境變好,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邊境幸福村,土卡河村民小組可謂“天賦異稟”,先后實施了村組道路、污水治理、安全飲水、電力線路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和休閑旅游棧道、村庄發展黨建文化牆、村庄風貌改造、土卡河碼頭等項目,已完成土卡河至中越17號界碑公路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下,土卡河已從昔日的小漁村變成如今的幸福村,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振興

持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村更有品質、更加宜居。2021年9月,寧江公路至曲水公路建成通車,交通瓶頸破解。曲水鎮聚焦“一村一品”,充分利用土卡河旖旎自然風光,依托特殊地理區域和人文歷史文化,謀劃推進集休閑旅游和健康養生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促進產業融合發展。2022年,高山村委會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形式參與旅游業的發展,成立了漫咖旅游專業合作社,村黨總支書記、組黨支部書記、小組干部作為合作社的理事主要成員,村民為社員,發展鄉村旅游,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和參與度,提升了小組發展旅游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性。在持續提升傳統橡膠產業發展的同時,鼓勵村民立足資源稟賦,積極參與“漁產業”發展,如民宿群、游船、臨江商鋪、農家樂、漁業特色產品等,農民收入多元化逐步形成。2024春節期間,土卡河小漁村旅游炙手可熱,共接待游客1.5萬人次,火爆出圈。這個曾經是“水上茶馬古道”上重要渡口的邊境村寨,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道路上勁頭十足。

形魂俱美 和美鄉村煥發新顏值

“形”塑好了,更要鑄“魂”。曲水鎮持續加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引導村民文明節儉辦理婚喪嫁娶、節日民俗活動,上牆入心的村規民約,感恩的“金鯉魚”故事,將傳統美德與文明新風傳入千家萬戶,滋潤著每一位村民的心田,推動鄉風文明從“暫時管”向“長久治”轉變。

如今的土卡河村民小組,鄉村由“景美”變成“皆美”、“外在美”轉為“內外美”、“一時美”邁向“持久美”。一個獨特、美麗的土卡河小漁村正在散發出無限活力,成為很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付紅秋)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