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普洱江城

普洱江城:櫛風沐雨七十載 譜寫教育新篇章

2024年04月22日14:51 |
小字號

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春華秋實。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成立以來的七十年,也是江城教育濃墨重彩、跨越式發展的七十年。從低矮破舊的校舍到花園式校園,從沙土操場到塑膠運動場,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到多媒體設備,教師是見証者也是親歷者。今天讓我們一起傾聽老、中、青三代教師講述江城教育的精彩蝶變。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成立之初,江城教育以普及初等教育為重點,盡管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但各地校舍仍然簡陋、教學設施依舊落后,住校生隻能擠在兩個宿舍裡,男女分開居住,床鋪是高低通鋪排列,每個學生的居住空間狹窄,翻身都顯得困難。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間擠滿60多個學生的教室......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教師和學生都憑借著勤奮和毅力來傳授知識、學習知識。

“江城一中早期的時候師資力量薄弱,特別是高中教師緊缺,甚至從農村地區招聘退伍軍人,以及初中和小學的畢業生作為代課教師,這樣就使得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育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江城一中退休老教師黃金福說道。

90年代,江城縣以“雙基”鞏固提高為中心,加大教育投入,實施學校布局調整和扶貧建校,辦學水平有了新的飛躍,實現了1996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和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城一中老校長尹洪祥說:“江城一中是1947年創辦的,創辦時間不長就停辦了,1950年,省教育廳批准江城一中恢復為江城縣初級中學,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年來都是一代一代的老教師從內地來到邊疆,為我們江城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90年代以后,學校推行校長聘任制,實現年級負責制,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一個好的教學環境逐漸形成,所以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97年江城一中的高考升學率居全市之首,對后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0年以后,江城縣的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更加明顯,課程設置更加豐富多元,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改進,教育資源分配也更加公平。2023年3月,江城一中高中部新校區正式啟用,標志著一校兩區初高中分段辦學格局正式形成,老校區佔地91.86畝,可容納2000人,新校區佔地154.84畝,可容納2800人,2023年9月順利晉升為“雲南省一級三等高完中”。

走進江城縣思源實驗學校,隻見一幢幢綜合樓矗立眼前,樓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教室裡傳出琅琅書聲,孩子們清朗響亮的聲音在校園內回蕩不息。

江城縣思源實驗學校一(六)班教師李敏說:“現在我們學校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展示台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利於我們的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其次,學校還支持我們新教師外出培訓,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成長,用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易於接受。”

20世紀以來,除了學校環境的變化,江城教育的教學條件、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先進的一體機,海量教學資源供教師們參考和修改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培訓學習的機會大大增加,課程安排也更加豐富多彩,學校還開設了啦啦操、書法、足球、籃球等特色課程,讓學生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教育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江城縣老百姓的認可,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和條件,吸引了更多從江城走出去的優秀學子回到家鄉從教,畢業於雲南師范大學的陳玲就是其中之一。

思源實驗學校教師陳玲說:“我自己的成長也得益於江城教育事業的發展,我認為現在的整個教育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好,省、市、縣都給予了我們江城教育很多政策支持和幫扶,我願意像曾經遇到的老師們一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江城孩子成長。”

回顧過去的70年,江城教育從實現“兩基”目標到踏上教育現代化發展新征程,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高考升學率從1977年的4.31%提升到2023年的100%,年度教育經費投入從2010年的8463萬元提升到2023年的3.51億余元。江城縣教體局獲得“雲南省先進體育集體”稱號、江城縣民族小學獲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單位”、整董鎮中心學校獲得“雲南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諸多的榮譽讓江城縣老百姓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展望未來,江城教育事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江城的大背景下,也將蓬勃發展。(韋沿竹 普東杰)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