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騰沖五合:筑強堡壘解鎖鄉村振興新密碼

醉美丙弄坡腳壩
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建設的“第一引擎”。近年來,保山市騰沖市五合鄉丙弄村積極探索“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走出了一條依靠特色產業促進集體和群眾“雙增收”、強村與富民“雙促進”、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雙提升”的新路子。
鄉村要振興,組織是保証。早在2017年,丙弄村就成立了丙弄公共管理服務專業合作社,由黨總支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兩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黨總支與理事會聯席會議等制度,使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我為群眾辦實事、志願服務、主題黨日等多種活動形式,組織致富帶頭人、黨員、青年志願者,圍繞幫困扶困、惠農政策、農業技術、勞務技能等內容,面向全體村民開展培訓和實踐,決不讓黨的惠民政策在基層“打折扣”。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重點。通過“村組聯合”,丙弄村黨總支把群眾“零散化”的土地集中起來,“聚零為整”集約生產,採用休耕輪作、綠肥還田、稻魚共作等一系列種養殖模式實現產業富村。丙弄村以“小版納”生態大米種植產業為主體,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優質稻米產業化基地。2022年,合作社向農戶收購稻谷15余噸,群眾創收9萬余元,生產大米10余噸,銷售額達13.6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4萬元,帶動農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1200元。在“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下,據初步統計,今年農戶們將種植“小版納”稻谷1500余畝,同心協力沿著“支部有作為、黨員當先鋒、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朝著“村組共建、富民強村”的目標奮勇前進。
鄉村要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丙弄村黨總支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為抓手,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研究、規劃,通過黨群共建,完成郭家灣、紅門樓、窯田3個村民小組的污水管網建設,規范30頭以上養殖戶建設糞污化糞池20余戶,改造清理污水塘1個,在塘子中心建設休息涼亭,往日污水塘變老年人休閑娛樂中心。修訂村規民約,形成“門前三包”及“周六全員大掃除1小時”長效機制,改善了村庄面貌,先后獲評雲南省衛生村、保山市文明村鎮等多個榮譽稱號。以稻米產業、農耕文化和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為主線,在提升“五合坡腳壩”品牌效應的同時,結合自然環境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優勢,發展契合村民生產、生活、生態需求的休閑農業,通過推進稻米產業示范種植、稻田認領服務、水果採摘體驗等方式,發展田園經濟、旅游經濟,打造一個基實、業興、景美、人和的“醉美坡腳壩產業園區”。
丙弄村在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上邁出了五合鄉探索的第一步,該鄉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五合鄉將以更高的標准、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讓農業成為群眾最有奔頭的產業,讓鄉村振興成為最光榮的事業,讓黨旗高高飄揚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新的“趕考”路上答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答卷。(匡燦國 尹興宗)
來源:保山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