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鄉愁裡的“微光”

2023年02月14日09:4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清晨6點,伴隨著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和縷縷炊煙,雲南省楚雄州祿豐市黑井鎮大樹村也漸漸開始“蘇醒”。55歲的楊鳳榮打開自家商店的門,背上自己的工具包便出門了。

這是楊鳳榮平常一天的開始,也是這家經歷了三代人的百貨商店一天的開始。

楊鳳榮是成昆鐵路的一名巡道工,7公裡的鐵道他一天要巡兩趟,列車每天風雨無阻地經過,他也寒來暑往地堅守。

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斜挎工具包,一個手電,一把小鐵錘是他每天工作時的裝備。28年來,他日夜巡視,守護著成昆線甸心工區所管轄的899公裡至903公裡處的線路安全。

“鐵道裡的落石雜物都要清理干淨,馬虎不得,多少老鄉走親趕集就全靠這趟車了!”楊鳳榮說。

現在的成昆線隻有7466/5這一輛公益性慢車,早晨6:50從昆明站出發,下午19:50從元謀站返回,最低票價僅需4元,車上甚至有專門的牲畜車廂。

離大樹村不遠處,矗立著巍峨的龍骨甸大橋,每一列火車經過時都要鳴笛30秒,向當年修橋時犧牲的烈士致敬。楊師傅從出生起,就是聽著熊漢俊烈士的故事長大,也影響著他的成長。

 作為一名巡道工,他要檢查好鐵路上鐵軌、枕木、道砟及信號燈等設備的安全,還要時刻注意鐵軌內是否有異物,夾板螺栓是否有鬆動等。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訓練出了他非凡的聽力。“鐵軌的聲音如果不清脆了,那就是有問題了,我會趕緊通知成昆線甸心工區派人進行檢修。”楊鳳榮說。

楊鳳榮工作縮影。張靜梅攝

楊鳳榮正在巡道。張靜梅攝

“夏季和冬季最難熬,鐵軌容易熱脹冷縮,巡道時候要比平常細心才能防止意外發生。”楊鳳榮說。“夏天走一段路就渾身大汗,冬天更危險一些,鐵軌上容易有霜凍,巡查的時候容易滑倒。”

“比起修這條鐵路時的工人還有犧牲的烈士,我現在的工作已經很輕鬆了。”說罷,楊鳳榮目送著列車緩緩走遠。

巡完第一趟鐵道,楊鳳榮回到家裡的小店安頓好父親,開始了小店的經營。小店不大,隻有6個平方,經營一些生活百貨,是大樹村僅有的4家百貨商店之一。

“老楊,快幫我拿一包味精,早飯還在鍋裡呢!”說話的人叫楊昌武,是位獨居老人,村裡有70多戶人家,平常都在楊鳳榮家的金龍小賣部購買日常所需,有時候還會讓他幫忙從城裡帶回一些生活用品,小小的窗口成了聯系城鎮和村庄之間的紐帶。

金龍小賣部開在成昆鐵路邊上,如一塊站牌般佇立在這裡。“以前這裡特別熱鬧,別看我這裡只是一個小店,光靠賣飲料方便面就能擔負全家的開銷。”說起往日的繁榮,楊鳳榮的眼裡閃著光。

后來成昆復線部分貫通,這裡的“繁榮”景象少了。

“現在一天隻有兩趟車,買東西的大多是村裡的老人。”楊鳳榮說。“不過這是好事,說明現在國家發展得好了。”

這些年來,到村子裡的路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村民們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但村裡的鄉鄰外出打工的多,好多人就業、就學也慢慢離開了村子。但楊鳳榮沒有離開:“孫子大了,在昆明工作呢!聽不見火車的聲音我不踏實,還是村子裡好。”

平凡因奉獻而偉大,也因堅守而耀眼。一段鐵路系著群眾安危、一家小店連著鄉鄰生活,點點滴滴匯集成了楊鳳榮離不開的鄉愁。楊鳳榮也像一道“微光”,溫暖著大樹村的日常。(王妙、李耀輝)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