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雲南楚雄:打好改革“組合拳”

2022年08月13日11:1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在推進改革中,創立改革特邀觀察員、改革蹲點調研督導、改革分析研判、改革聯系服務和改革典型宣傳推廣“五項制度”,以“組合拳”破解關門式改革、被動式改革、文本式改革、碎片化改革、部門化改革難題。

為助推改革走深走實,組建綜合文稿、改革推動、調查研究、宣傳工作4個專班,全面開展“筆杆子培養工程”,深入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動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人人都是文稿人、人人都是調研員、人人都是改革者、人人都是宣傳員”的良好格局逐漸形成。

特邀觀察員制度助推改革群策群力

改革中,建立改革特邀觀察員制度,改革特邀觀察員主要履行改革咨詢員、改革監督員、改革宣傳員職責。

當好改革咨詢員,認真學習重要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熟悉掌握涉及本領域、本單位各項改革任務和具體要求,努力成為本領域專家、本行業能手,通過改革觀察發現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為全州改革決策部署發揮參謀咨詢作用。

當好改革監督員,圍繞年度改革任務、改革試點、重要改革舉措、各級督察發現問題整改等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開展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向改革專項小組和楚雄州委改革辦提出意見建議,促進改革堵點難點得以突破、改革政策落地見效。

當好改革宣傳員,協助楚雄州委改革辦和相關部門及時總結提煉、宣傳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推薦相關領域和部門改革工作中的特色亮點、典型案例,擴大改革效應,引領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注改革、齊心協力推動改革的良好格局。

據了解,楚雄州委各改革專項小組改革特邀觀察員人數為10至30人不等,人員主體類型多樣,范圍在州、縣、鄉、村全覆蓋。

為確保觀察視角多維度,各改革專項小組的改革特邀觀察員中,專家學者不少於2至3人,部門業務骨干不少於2人,改革對象不少於3人。改革特邀觀察員聘期為3年,每次楚雄州委深改委會議邀請3至5名改革特邀觀察員參加,每半年組織召開1次座談會,交流工作經驗,聽取意見建議。

通過實施改革特邀觀察員制度,堅持開門採言納諫謀改革,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集思廣益,廣納民智,講一講“我身邊的改革故事”,找一找“我身邊的改革問題”,談一談“我的改革意見建議”,切實當好改革咨詢員、改革監督員、改革宣傳員,全社會改革活力和創造力不斷激發,改革實效明顯提升。

截至今年6月底,楚雄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辦)已遴選聘任州級改革特邀觀察員150人,各縣市也相應選聘改革特邀觀察員,舉辦相關培訓會議,為改革特邀觀察員代表頒發了聘書。雙柏縣由63人組成改革特邀觀察員隊伍,今年以來提出改革意見建議31條。

蹲點調研督導制度助推改革落地落實

在建立蹲點調研督導制度中,全覆蓋搞調研,力爭3年內實現全州103個鄉鎮、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事項蹲點調研督導全覆蓋,推動全州政研、改革協同高效聯動。通過採取確定調研專題、組建調研專班、堅持開門調研、加強成果運用等方式,圍繞州委重點工作、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緊盯改革進程中的薄弱環節,深入開展蹲點調研督導。每季度開展一輪,每一輪不少於5個專題,每一個專題不少於3天時間,每一輪形成一批調研報告、一批決策參考、一批問題清單。

聯合搞調研,通過與州委黨校等多部門聯動,共同參與蹲點調研督導,從不同角度提供破題思路,以理論聯學促提升、以隊伍聯建促交流、以合作聯動促服務。

督導搞調研,突出評估問效、整改提升、培訓指導、交叉督導“四個環節”,採取多種方式開展評估問效,向各責任部門、縣市發出整改建議,開展面對面授課、政策解釋、問題大討論等活動,組織縣市骨干對改革推進情況進行交叉調研督導。通過實施蹲點調研督導制度,開門調研督導推動改革事項落地落實,促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今年以來,楚雄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辦)累計聯合開展蹲點調研督導25次,覆蓋10縣市82個鄉鎮,鄉鎮覆蓋率達79.6%﹔對19個改革事項開展蹲點調研督導,形成《祿豐市發展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情況報告》《楚雄龍川江流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等調研報告和調研專報25個。

分析研判制度助推改革精准精細

在建立改革分析研判制度中,分析研判聚焦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涉及改革事項推進情況、改革試點任務完成情況、改革督察和第三方評估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改革工作短板弱項,由州委改革辦、州委各改革專項小組分別組織實施,實行一線調研、分析研判、結果運用三步走,每年不少於2次,形成分析研判報告,制定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點對點交辦。

開展一線調研,同蹲點調研督導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一線察實情、聽真話,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分析研判做好准備。

開展分析研判,在深入蹲點調研的基礎上,梳理改革落實與目標任務的差距,以集體分析、專家論証等方式,對改革事項進行客觀、全面、理性分析研判后,形成分析研判報告。

做好結果運用,根據分析研判提出的問題和整改建議認真整改,州委各改革專項小組於每年1月15日、7月15日前向州委改革辦報送分析研判報告。州委改革辦根據分析研判報告,向州委深改委提出改革工作建議,推動改革政策系統集成、協調聯動、精准落地。

為提高參謀咨詢、以文輔政水平,以培養文稿起草后備人才為主要抓手,全面推行“筆杆子培養工程”,按照“小分工、大整合,小分隊、齊攻堅”原則,組建綜合文稿、改革推動、調查研究、宣傳工作4個專班,推行全員寫稿制、導師幫帶制、集中改稿制、交叉攻堅制、文稿評選制、評估考核制,全面提升全體干部職工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改革分析研判制度,及時掌握改革推進中存在的短板弱項,深入分析問題根源,提出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聯系服務制度助推改革協同高效

在建立改革聯系服務制度中,堅持開門抓點帶面促改革、提高抓改革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水平的有效舉措。由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辦)班子成員和處級干部為組長,干部職工為成員,組成改革聯系服務工作組,分別聯系服務州委9個改革專項小組和10縣市,參加改革專項小組會議,參與有關改革文件研究制定,提前介入改革文件的前期研究起草﹔每年開展專題調研不少於2次,每年參加縣、市委深改委會議不少於1次,全面了解掌握縣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楚雄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辦)5個改革聯系服務工作組結合開展蹲點調研督導,累計深入各縣市、州委各改革專項小組協調服務、督促指導改革工作30余次。

武定縣進一步落實“三督三察”要求,把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作為今年改革督察重點,把督導和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既把問題督察出來,也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提出來,讓改革實施者既可“知不足”,也能“補不足”,從而推動改革“在軌運行”。

通過實施改革聯系服務制度,深入貫徹“三個工作法”,切實做到在改革一線轉作風、解難題、促發展,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

典型宣傳推廣制度助推改革全面升溫

在建立改革典型宣傳推廣制度中,設立改革專欄。楚雄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辦)與楚雄日報社聯手探索和打造“新聞+政務”新模式,通過“楚雄發布”“雲上楚雄新聞綜合客戶端”等平台,向上級主流媒體、平台、網站等推薦楚雄改革典型經驗,提升楚雄州知名度和影響力。

雙方著重圍繞深化政策解讀、實現資源共享、開展聯合調研、開設“改革”專欄、推動成果轉化等主要方面深化合作。為確保合作質效,雙方建立雙向溝通聯絡機制,加強協調對接,強化信息互通,共同做好選題策劃、主題宣推、多元呈現等工作,在更高平台、更廣領域發出楚雄改革聲音、講好楚雄改革故事。成立宣傳專班,圍繞黨建工作、調查研究、深化改革、重要活動等工作動態做好專題宣傳,做好內外宣傳工作。

成立改革宣傳小分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典型經驗宣傳推廣,廣泛開展巡回宣講解讀,把改革會議和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傳遞到基層一線,推動重大改革舉措在楚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通過實施改革典型宣傳推廣制度,及時總結提煉全州各領域各縣市改革中涌現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改革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改革成效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徐澤華、李自華、葉利民)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