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沾益開創“基層網格治理”新模式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將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為此,沾益區區級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網格運轉經費保障。近年來,沾益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出“基層網格治理體系”新模式。
網格員開展宣傳工作。
網格組織化
近年來,把基層網格“組織化”,成為曲靖市沾益區社會基層管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平安沾益建設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書記抓、抓書記”“抓黨建、黨建引領”責任機制。近年來曲靖市沾益區基層網格化治理、管理工作成效得到顯著提升。
沾益區委、區政府把基層網格社會治理納入全區“大督查、大考核”工作體系,建設鄉鎮(街道)黨群服務和社會治理中心11個,135個村(社區)已建成社會治理中心121個。
在基層網格構架上,沾益區採取“一長多員”構架的方式。從區、鄉、村、小組、網格五個層級分別設置網格長、網格督導員、網格管理員和專責網格員,逐步形成上下呼應、分工明確、責權清晰、聯動配合的網格組織體系。
網格成員組成上,沾益區選定了網格長、網格督導員、網格管理員1216名,選聘專責網格員4216名。為此,沾益區區級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網格運轉經費保障。
如何利用“網格”開展基層治理管理?沾益區採取“分類”自治方式,將網格治理延伸到居民小區、校園、醫院、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細胞,組建醫患糾紛、物業糾紛、交通事故、環境保護、勞動仲裁等9類專業調解組織,突出行業、系統業務指導。
同時,採取“問題聯治”方式,通過鄉賢理事會、群眾代表會、協商在基層、聽証會、居民議事廳、小區業主協商會等載體,健全完善領導干部挂包、“雙吹哨雙報到”等制度機制,沾益區走出一條基層治理重大問題聯議、聯用、聯幫、聯辦的治理之路。
據統計,沾益區通過各專門行業、系統網格調解處理各類糾紛3007起,訴訟服務中心委派調處各類糾紛3169件。
網格員上門代辦服務。
服務精准化
曲靖市沾益區在社會基層治理、管理、服務上通過精細化的網格劃分,在特定人群上做到精細、精准地上門服務。
在基層網格管理上,沾益區推行以自然村、村民小組為核心,按照30至50戶的標准劃分小網格,明確網格服務“五小工程”,即報送小信息、排查小隱患、調處小糾紛、開展小宣傳、做好小服務,架起黨群互動“連心橋”。
同時,搭建“一站式”平台。深化“隻進一扇門”改革,打造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的黨群服務和社會治理中心,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項標准化清單,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運用政務通、村情通、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逐步實現服務“零距離”、辦事不見面。
沾益區基層網格的搭建注重“精准”服務。他們以“治理成果全民共享”理念,特別針對轄區老弱病殘、留守兒童、遭遇重大災害、就醫就學就業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規定了網格員必訪、基層組織必幫、挂包干部必助的管理服務工作原則。
相關統計顯示,在精准幫辦、服務上,網格員共採集上報各類信息13000余條,排查各類隱患8700余個,自處隱患4200余個,調處小矛盾小糾紛1960余起。
網格智慧化
在“雪亮工程”建設上,沾益區推出“智慧模式”。以守好“鄉門”、把好“村門”、看好“家門”為基礎,突出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小區、智慧校園、智慧醫院、智慧企業等建設重點,全面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全區視頻監控已達32000余路,其中,群眾自建視頻監控8000余路,做到了轄區監控視頻全覆蓋。
在“聲網”建設方面,沾益區實施“智慧大喇叭”工程,率先實現“智慧喇叭”全覆蓋1069個村居(民)小組,以此開展政策法規、文明禮儀、愛國衛生、安全常識、反邪防邪、反詐防盜等宣傳,讓“智慧大喇叭”成為基層管理的常態高效手段。
織密“人、地、物、事、組織”等社會治理基礎要素,推廣運用“雪亮工程”綜治“9+X”平台,推動信息資源歸集共享。據統計,2021年以來,沾益區網格基礎數據錄入率達95.73%,各鄉鎮(街道)和區直相關部門分流治理事項1585件。
網格幫辦5500余事項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沾益區通過網格幫辦流轉事項5500余項。其中,排查上報調處糾紛450余起,化解婚姻家庭糾紛380余件,矛盾糾紛排查率上升16.33%,群眾來信來訪批次同比下降34.86%,人次下降26.6%,群眾安全感綜合滿意率近三年實現“三連升”,晉位73名,排名曲靖市第一。
沾益區每年年初會通過開展社會治理創新大比武,並在年底開展金牌網格員、優秀網格長、優秀網格管理員、優秀網格員評比,營造了基層社會治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圍繞企業微信使用、巡查事件上報、基礎數據採集錄入等方面,沾益區加強業務培訓,著力解決網格員“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開展網格員業務培訓135場次,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基層社會治理隊伍。(沾益區委政法委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