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新聞>>雲南楚雄

雲南楚雄:化零為整繪“豐”景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2年07月07日10:1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李書剛在煙田忙活。張靜梅攝
李書剛在煙田忙活。張靜梅攝

夏至時節農事忙,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何梁村,村民李書剛在地裡一邊忙著追肥,一邊說:“人勤地不懶,庄稼‘吃飽喝足’,才能長得壯實。你瞧,正拔節往上躥呢!”

得益於煙草部門的助力,何梁村將村民土地歸攏,連片流轉給像李書剛這樣的種田大戶和企業,探索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政策順民意,舉措暖人心。村民們既能獲得土地租金,還能到田裡務工,一舉多得﹔種田大戶挖掘了土地的生產潛力,緩解了農業發展的要素制約問題﹔村委會從種田大戶那兒每畝收取50元的協調管理費,機耕路的修繕、溝渠的清理等,都用這筆村集體資金……

幾年試點,何梁村的農業現代化闊步前行,希望的田野生機勃發。

規模化種植后 農田化零為整

今年36歲的李書剛書讀得不多,初中畢業后便跟著舅舅販賣牲口,也去昆明打過幾年工。幾年前,村裡探索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他覺得是個機會,回到村裡租地搞種植。

第一年,李書剛流轉了50畝,忙前忙后幾個月,除去請工人、機器耕作、化肥、農藥等,那一年純收入五六萬元。“還行!”他決定堅持。

這一堅持就是好幾年。這幾年,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翻地、起壟、打塘、噴藥等都能機械化操作,每畝成本能省好幾百元。

李書剛今年流轉了78畝土地,每畝租金1200元,再給村委會50元,總共約10萬元。今年長勢不錯,預計每畝毛收入能有6000元左右,扣除土地租金及其他成本,78畝純收入能有8萬元左右。加上各種補貼,今年,李書剛家純收入估計能有十六七萬元。“挺好哩!”他笑著說。

今年在何梁村,像李書剛這樣的大戶有44戶,面積最大的八十多畝,最小的4畝,全村煙田面積共980畝。

何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席學忠替李書剛高興。“以前村裡沒規模化發展農業,村裡人在自家田裡零散種,機械化程度低,村民收入少。規模化種植后,田地化零為整,機械化程度高,村民收入增加。”他說。數據顯示,去年何梁村烤煙產值超過500萬元,是村裡實打實的支柱產業。

鎮村聯動 規范土地流轉程序

農村有句俗語:“瓜茬種瓜,種了白搭”。意思是今年在這塊地裡種了瓜,來年如果再在同一塊地裡種瓜,長勢肯定不好。怎麼辦呢?輪作。

這種模式在何梁村很普遍。席學忠說,如果今年這片地種煙,次年這片地就種水稻或其他農作物,改善土壤環境,提升農作物品質。

為提升土地利用率,烤煙季結束,村裡會把連片土地按每畝400元的價錢,流轉給種菜大戶或企業,一地多種,烤煙、蔬菜融合發展。村民們既能獲得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門口務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何梁村探索的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路子,目前正在楚雄州鋪開。2022年,全州村級流轉土地達5.2萬畝。

以共和鎮為例,“鎮裡建立‘鎮村聯動’土地流轉機制,每年規模化種植農作物前,先由村民小組申請,村委會審核,再由鎮裡審批,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共和鎮副鎮長江有洪說,去年全鎮種植烤煙1.28萬畝,產值達到5800多萬元。

龐大的數字裡,有李書剛的貢獻。種煙不輕鬆,一忙就是幾個月,今年他隻流轉了烤煙這一季的土地,烤季結束后,他打算休息休息,有時間的話去釣釣魚,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