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新聞

昆工學子“雲上”探尋遺產保護中的鄉村振興“密碼”

2022年07月07日11:14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原標題:昆工學子“雲上”探尋遺產保護中的鄉村振興“密碼”

  讓用戶雲端“認養”元陽梯田的同時,還可以提高紅米產量,保護種質資源,助力千年農耕文化傳承……這些利好來源於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雲南賽區決賽階段中昆明理工大學“稻花香裡說豐年”項目的實施,這個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的哈尼梯田保護計劃,將200畝梯田紅米搬上雲端,在“雲上”講述哈尼梯田鄉村振興、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動人故事。

  田間走出的大學生,想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哈尼梯田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也是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獨特自然生態系統,讓梯田文化得以延續,也讓梯田紅米成為當地支柱產業。

  一直以來,特殊的地形和傳統的人工耕作方式,決定了哈尼梯田的農業產業在低水平線徘徊,村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出現了大量農民棄田外出打工的現象,增產不增收正日益阻礙著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的致富路,梯田耕作技術延續也面臨斷層的風險。而這也引起了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學生李洪漢、杜浩、蘇永濤的注意。

  2021年,三人結伴到元陽梯田旅游,為其“世界景觀,中華風度”所震撼的同時,發現元陽梯田發展面臨的諸多困境。作為從小在田間長大的孩子,三人對農民“靠天吃飯”,農產品銷售受市場和渠道制約的景象印象深刻。如何增加當地紅米產量,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並讓更多的青壯年勞力留在農田成為三人心中的“疙瘩”。

  2022年,在實習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三人與昆明埃舍爾科技有限公司結緣,該公司是一家聚焦於數字農業全產業鏈的高新技術企業,運用數字孿生、VRAR、AIOT等技術,通過農場數字化和農產品透明供應鏈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數字農業服務體系。目前,已採用這種方式在花卉、中藥材、茶葉、水稻等領域成功落地應用。當“以科技助農增收、保護傳統農耕文化”的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贊成,並由李洪漢作為主要負責人,吸納9名同學組成團隊,展開深入調研。

  科技互聯網加持,把梯田搬到“雲”上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哈尼梯田所承載的自然生態、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記憶,既要充分尊重和保護,也需要轉型。”在昆明埃舍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庶看來,元陽梯田有好的資源,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卻缺少能夠串聯的“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可以通過生態的保護性發展,以及農業的品牌化建設,連接田頭與餐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用綠色生態農業加品牌杠杆撬動梯田紅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並實現整個文化體系的傳承。

  如何為元陽世代為生的水稻種植拓展新出路,一方面穩定產量,給梯田打開更廣闊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助力宣傳當地的美麗景色和農耕文化?運用數字孿生、VRAR、AIOT技術建立產業化發展平台成為不二之選。

  產業化平台底座是基於數字孿生技術。所謂“數字孿生”,既是“將帶有三維數字模型的信息拓展到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數字技術,又能通過AIOT等技術整合梯田紅米種植過程中各個環節數據,最終實現虛擬與物理數據同步和一致,構建全產業鏈體系。不僅以數字化指導種植、降本增效、產研結合、助農增收,為梯田紅米產量提供了保障,還可以通過品牌賦能,達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通過數字孿生,還可建設數字孿生梯田,將自然全貌、種植品種以及未來的作物模型等以數字化方式保存,為梯田的動態管養和修復保存了多維度數字副本。

  (梯田三維重構模型)

  因此,在數字孿生模型的基礎上,李洪漢團隊與昆明埃舍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雲耕梯田”平台,將精准種植與數字孿生模型集成到平台中,並提出認養梯田與文化傳承結合的新模式。

  “一方面,平台會通過物聯網設備採集種植數據,建立相應的作物模型,分析梯田需要灌溉、施肥、驅虫害等時間,提醒農戶進行線下農事管理,提升種植品質﹔另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梯田數字孿生體,全面了解梯田的生態環境、土壤環境、氣候環境、水肥管理過程等,並在不斷更新的認養體驗中,了解元陽的農耕文化和民族文化,從而達到‘在認養中保護提質,在認養中學習傳承’的雙重效果。”李庶介紹到,“同時平台還可以連接本地生產、加工、物流企業,促進縣域產業集群發展,打通線下生態旅游民宿、景區、景點,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大目標。”

  數字賦能,當好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助推器”

  近年來,雲南加快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促進農民增收。“雲耕梯田”平台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病虫害環境監測、智慧氣象、仿真預測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在農業科技領域,能夠有效助力雲南農業特色產業、鄉村產業發展及區域品牌向行業品牌蝶變升級,進一步推動雲南農產品向高端化、品牌國際化、營銷數字化發展,形成可復制的農產品品牌推廣經驗模式。

  同時,通過“認養農業+互聯網”模式,“雲耕梯田”既幫助普通農戶實現線上認養農業,也為遠離土地的認養用戶提供更多親近農耕的雲體驗,在鄉村和城市之間、田間和餐桌之間,縮短了大家物理和心理上的距離,讓更多人看到美麗的元陽梯田,潛移默化增強傳統文化保護意識。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雲耕梯田’平台的建立,並與當地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完成了200畝實驗梯田的數字孿生體構建、物聯網設備安裝等工作。”從發現元陽梯田紅米種植優勢,到攻克多個種植、開發難關,再到現在帶領團隊9人,對於“雲耕梯田”未來的發展,李洪漢信心十足,他堅信,元陽梯田紅米定能通過“雲上”,走出雲南,走向世界。數字技術不僅能在保護傳承哈尼梯田千年農耕文化遺產的同時,幫助農民增收致富,而且通過“智慧種植+認養+產業化平台”模式,為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保護和繼承,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尋找答案,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全新風貌。 (保旭 楊婧瑤)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