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7月11日召开的云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云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复杂严峻,旱情汛情叠加。面对挑战,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防灾减灾新理念,坚决落实上级部署,以“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城乡供水安全”为目标,全力迎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年初,云南遭遇严重干旱,旱情高峰期影响25.04万人供水。5月23日进入雨季后,发生旱涝急转,全省遭遇12轮较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水频发重发。旱涝急转特征突出,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降雨总量大、强度高,全省平均降雨量57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8.3%,入汛后降水量468.4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44.4%;洪水涨势猛、超警多,43条河流出现54站次超警洪水,其中10场次超保,超警站次为近10年第二多,伊洛瓦底江、澜沧江、长江、红河流域8个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灾情涉及广、损失重,洪涝灾害波及16个州(市)11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81.89万人,水利工程损失4.9亿元。
面对严峻形势,全省水利系统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队伍优势和专业优势,持续强化“测、防、报”能力,顶住了年初冬春连旱、入汛初期旱涝急转、汛期局地暴雨洪涝频发的冲击,构建起严密防线。
综合施策,打赢抗旱保供攻坚战。春季旱情告急时,省水利厅迅速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强力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五大行动。启用应急井151口、山泉引水工程290处、应急调水工程139处,新建应急供水项目53个,累计解决49.17万人和13.3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保障灌区137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滚动会商,汛期机制高效运转。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1262”预警叫应机制,入汛以来,省水利厅组织会商调度21次,启动洪水防御Ⅲ级响应1次、Ⅳ级响应5次,累计调度各级水利部门3303次,派出专家组2009人次下沉一线。
预字当先,筑牢监测三道防线。整合气象、水文、山洪站点12046个,构建“云中雨”监测预报、“落地雨”监测和洪水形成演进预报、“洪水演进过程”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延长预见期,提升精准度,为中小水库、河流及山洪灾害临灾预警抢占先机。
预警叫应,山洪防御精准避险。紧盯山洪灾害风险,落实转移避险“五个关键环节”,确保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直达公众。今年以来发布山洪预警4009次,发送预警短信17.12万条,叫应处置1.55万次,为组织群众避险转移赢得黄金时间。
科学调度,工程安全度汛。全面落实水库、堤防、水闸、小水电站及在建工程度汛责任人,每日抽查履职情况,仅5月以来即抽查水库704座。严格汛限水位监管,病险水库原则上空库运行。科学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库拦洪削峰关键作用。
机制创新,高效处置突发险情。健全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确保信息快报、研判快决、处置快动。依托“1262”机制,成功应对怒江州“5·31”洪涝灾害,安全转移近4000人。
“截至目前,云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灾情险情总体平稳,无水库垮坝、无堤防决口、无重要基础设施受冲击,城乡供水安全有效保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云南已进入主汛期,“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临近,全省水利部门将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与会商研判,科学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做实做细各项防御措施,全力跑赢洪水,将风险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记者 李承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