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兆瓦机组背后的毫米级匠心

3月25日17时15分,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内,当最后一颗定子基础螺栓精准落位,国内首台425兆瓦机组核心部件吊装成功。欢呼声中,双眼布满血丝的董博终于露出笑容。这位水电十四局天台抽蓄机电安装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再次用行动诠释了“安装尖锋”的实力。
董博,关中汉子,兼具豪迈与匠人的严谨。自参加工作,他便投身抽蓄电站项目建设,十五年间,在福建永泰抽蓄等六个国内外电站积累了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
董博(右)在测量定子基准筋垂直度。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引水系统上下斜井最长的抽蓄电站。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技术攻坚战,董博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用专业与坚守书写新时代建设者的答卷。
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调试团队承建的抽蓄机组占全国投产抽蓄机组台数的26%,机组容量占比31%,素有“安装尖锋”之称。在天台抽蓄项目,业主致力于打造精品机组、美丽机电的愿景与团队追求高度契合。
首战必胜,开工即优
2024年10月16日,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定子组圆焊接工作正式开启。董博带领团队在地下厂房安装间,开启了这场攻坚战。
定子组圆焊接、组装、叠片、线棒下线、耐压试验等数十道工序复杂精细,董博把好每道关,严格要求团队。
“定子铁芯叠装精度要求是0.01毫米级,我们必须用显微镜思维对待每个环节。”在15.2万张0.5毫米硅钢片叠装现场,董博反复叮嘱。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定子圆柱度偏差控制在0.4毫米以内,远超行业标准。
最终,所有装配检测和试验验证数据优异,一次性通过检测,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扬。
定子是机组实现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核心部件,其吊装是抽水蓄能机组安装的关键工序,精度要求极高,难度也很大。此次定子连同吊具的整体起吊重量达465.5吨,吊装方案是利用厂房内的2台300吨桥机进行拼车吊装。董博强调:“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出手就要确保成功,务必要安全、精准地吊装到位。”
3月24日20时59分,八爪形定子吊具安装完成。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参与吊装的职工士气高昂。董博为团队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
次日15时30分,按照原定计划,1号机组定子吊装工作正式开始。吊装前,董博带领团队对吊装方案进行了细致的交底和部署。试吊工作完成后,经过105分钟的紧张操作,1号机组定子安全顺利且精准地到达1号机坑。
董博在进行球阀密封槽测量。
管理创新的践行者
“我们是公司内部首个实行全员契约化考核的项目部。”董博自豪地介绍道。
董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与项目班子成员一道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为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大胆实施全员自愿风险抵押考核机制,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
这种“千斤重担众人挑”的管理模式,催生出惊人的团队效能。
“现在我们的干部员工都在积极出谋划策,想着如何提质增效。”一说起这些好点子来,董博兴致勃勃,“有的员工提出每天固定时间去业主营地办事,减少出车次数,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管理费用。”
时下,公司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建引领平均每个项目节约100万元”主题活动,在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董博带领团队深入践行。
在成本管控方面,董博团队展现出精准的洞察力,将地下厂房及开关站、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系统、检测试验配合等项目由分包转为自营,有效降低了分包成本。
在生活营地建设中,项目部创新采用光伏微电网系统,利用光伏面板发电,每日发电量可达数十千瓦时。这不仅减少了电费支出,还为项目部打造了绿色施工的示范样板,实现了节能创效。
2024年3月1日,董博作为8人筹备小组的一员奔赴天台建设营地。他们在2个月内打造出标准化营地,进点4个月便开始机电安装及厂房装修工程的主体施工,全力投入项目履约。他们在诚信履约的同时,正在刷新同类工程的纪录。
技术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在科技创新方面,项目部充分利用‘张自敏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杨庆文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促进技能传承与创新,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董博介绍,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在技能传承与创新、技术培训等方面成效显著。
技术创新上,项目部采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先进加工车床、BIM技术等,配备智能配电箱、视频监控系统,创新了砂浆制作方式。
在机组安装过程中,焊接质量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质量,每道焊缝都写有焊工的名字。”董博指着旁边整齐美观的鱼鳞焊缝说道。焊缝旁,用马克笔清晰地标注着焊工的名字。
“425兆瓦不是终点,我们要为更高兆瓦机组储备技术。”站在机组前,董博目光灼灼。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正用青春浇筑中国抽蓄的新高度。
当夜幕降临,天台山脉的星空与地下厂房的焊花遥相呼应,董博和同事们又开始筹备转子吊装的准备工作……(牛纪奎 文/图)
来源:中国水电十四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