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观云台 | 哀牢山深处,这种无尾鸡从濒临灭绝到形成产业

2024年10月14日08:31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山区,生活着一种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的鸡,它看上去没尾巴,尾部像喝水的瓢,因此被称之为“瓢鸡”。

早前,当地农户不知道瓢鸡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形成的,只觉得没尾巴的鸡不吉利。小鸡孵出来后,大多被农户扔进山里,让其自生自灭。

这导致瓢鸡数量越来越少。据瓢鸡原产地——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县志记载:民国三十年,全县养鸡10万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鸡。到2006年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镇沅县瓢鸡仅存栏201羽,濒临灭绝。

由于瓢鸡数量极少,2009年6月,原云南省农业厅将其纳入云南省级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10年1月15日,原农业部将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新品种,并列入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在此前后,镇沅县党委政府重点推进瓢鸡的保种扩繁工作,并扶持企业规模化繁育瓢鸡,同时鼓励农户养殖。

镇沅县田坝乡瓦桥村彝族村民李凤鸣养殖瓢鸡有十多年。政府鼓励农户养殖瓢鸡后,他专门考察了市场,听说养瓢鸡的农户不多,且瓢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与山鸡媲美,更重要的是,瓢鸡售价比普通鸡每公斤贵十多块,他决定从政府扶持的企业里购买鸡苗,养殖瓢鸡。

养足八九个月后,李凤鸣家的瓢鸡销往镇沅、景谷等地的餐厅,每年出栏瓢鸡1000余羽,毛收入10万余元。

这些年,类似李凤鸣这样的瓢鸡养殖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仅存栏500羽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46户。

养殖户多了,养殖规模小而散的问题随之出现。镇沅县加快瓢鸡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到电子商务、品牌打造、文化展示的全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具体操作中,当地为瓢鸡养殖户统一发放优质鸡苗,解决养殖户育苗率低、成活率低的现状。同时通过大、中、小户型养殖模式和“集中+分散”养殖方式相结合,探索“扶大、带小”的“双带”致富模式,旨在走一条“集中规模养殖提质量,农户分散养殖保总量”的发展路子。

瓢鸡养得好,还要卖得好。当地以“镇沅瓢鸡”品牌为基础,通过统一屠宰加工、统一包装销售,依托公司自动化生熟两条线运作,合力打造瓢鸡“提起就走、打开就吃”的市场化、商品化目标。同时,借助网络直播宣传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让瓢鸡进商场、进超市、进千家万户。

当地还将瓢鸡养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通过举办瓢鸡美食节,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镇沅县瓢鸡存栏达80余万羽,产值6000余万元。

如今,从濒临灭绝到成为产业名片,作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的镇沅瓢鸡正“飞”上枝头,变身成乡村振兴的“金凤凰”。

记者:程浩

摄制: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李晓飞 刘珊杉

统筹:朱思雄

出品: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人民网云南频道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